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徽菜文化变迁研究(一)


    摘  要:徽菜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深得人们的喜爱。同时徽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至今,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正是从徽菜原料选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变迁、徽菜的烹制特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和徽菜的消费群体由以前的特殊群体向现代社会的大众变迁三个方面来阐述徽菜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徽菜;徽菜文化;文化变迁
    Abstract: Anhui cuisine, as one of the eight traditional Chinese cuisine, is deeply loved by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Anhui cuisine, as one cultural phenomen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times and the changes of people’s nee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laborate the cultural changes of Anhui cuisin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iverse materials instead of single material; the modern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coo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ss consumption instead of previous special group consumption.
    Key words: Anhui cuisine  the culture of Anhui cuisine  the cultural changes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的百姓基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其饭桌上的菜肴各具其地域之“味”,并对其精益求精,再加之其它的因素,从而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也是这样产生的。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原为徽州地区的山野小菜,随着徽商的兴起和繁荣,徽菜由徽商带出山野传遍全国,在与其它菜系交流发展后名扬天下,成为菜之一系,流传至今。由此徽菜既成为底蕴深厚的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徽菜也成为一种文化即徽菜文化。
    目前学术界多从餐饮、旅游的角度对徽菜进行研究,如《从餐饮业发展的趋势谈徽菜的振兴》(李德明 孙克奎 《中国食品》2008年第15期)、《徽菜发展的几点思考》(金声琅 《中国食品》2008年第16期)。而几乎没有人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徽菜文化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尝试对其进行阐述。
    文化变迁历来为文化人类学、文化学等众多学科所关注,一般认为,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和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本文将从徽菜的原料选用、徽菜的“三重”特色和徽菜的消费群体三个方面来研究徽菜的文化变迁。
    一、徽菜原料选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迁
    1.早期徽菜原料单一,多为徽州地区特产
    徽菜源于徽州,即现在黄山一带,原为这一地区人们的日常菜肴,所以关于原料的选取多是就地取材。如笋,徽州六县皆产笋,自然笋成为早期徽菜的原料之一。《安徽通志》云:“笋出微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最佳,箦红肉白.坠地能碎。”另外还有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盛产石鸡、香菇、石耳等山珍野味;长江、淮河、巢湖是中国淡水鱼的重要产区,其中长江鲥鱼、淮河肥王鱼、巢湖银鱼和大闸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上珍品;还有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涡阳苔干、太和椿芽、安庆豆酱等产品都是早期徽菜的主要原料,这些原料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
    2.明清时期徽菜原料较为丰富,为各地的特产
    随着徽商的兴起与繁荣,徽菜走除了徽州,走向了全国,徽菜的厨师们带着徽菜的特殊工艺跟着徽商成为其家厨或者自己开饭馆、挑担子把徽菜带到了全国,这时徽菜的原料选择更加广泛。如徽式烧鱼,不仅烧徽州地区的鱼,而是走到哪就烧哪里的鱼,对所到地别的特产也是如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有名徽菜,如广东烤乳猪、福建佛跳墙、常熟叫花鸡等。这样既大大丰富了徽菜的原料,也满足了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需求。
    由于受储藏条件和保鲜技术的限制,许多季节性的原料还是有明显的限制,如产自夏季的原料在冬季就没有办
    法得到,非产笋季节就吃不到笋子。
    而有些徽菜的出现正是由于这种储藏和保鲜技术的不足,如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菜“臭鳜鱼”,鳜鱼产于长江而非徽州,捕捞后取到青阳、太平运到徽州需十天半月之久,虽采取粗盐包裹等保鲜方法,但到达徽州后已经发臭,经过徽菜师傅们的精心烹制,鳜鱼是似臭实香,嫩而鲜美,所以即使在运输和保鲜技术较好的情况下,人们仍把新鲜的鳜鱼采用浅腌久储的方法使其变臭,做成“臭鳜鱼”。
    3.现代徽菜非野生型原料极大的丰富,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现代社会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储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徽菜原料的季节和地域的限制不复存在,这对徽菜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如目前全国各地都能把砀山的梨用作徽菜的原料,烹制成“梨都风韵”,同时人们在非产梨季节甚至冬季都能吃到这道新式徽菜。
    但是现代徽菜所选取的大多为非野生原料,多为人工培植的,如常入徽菜的鳖、蛙和各种山珍菌类等多为人工养殖或培育。这是情况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徽菜原料消费量的大增和野生原料产量相对较少造成的。目前,徽菜馆遍布全国各地,消费者人数众多,而产于山间野地的徽菜野生原料很是有限,再加上人们保护野生资源和环境的观念的增强,人们自然而然的转向非野生的徽菜原料。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徽菜的原料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二、徽菜的烹调特色也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
    我们知道徽菜的烹调特色为“三重”即重油、重色、重火功。重油原于徽州地区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对油腻的需求有关,相传徽州地区人们引用的山水中碱性较大,需用油腻的食物来调和,所以重油这一传统徽菜的特色有益于当时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人体内缺乏荤腥,需要重油。但是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长期营养过剩,出现了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三高等文明病,这样就使人们追求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油的徽菜必须随之调整,才能适应现代人们消费的需求,如在烹制徽菜时既保持其原有的特色也满足现代人健康合理的饮食方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