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淡菜·贡菜·好官


    
    一座豪宅大厦,把四十楼改称八十楼,取“发”的吉利。八与发的音近似。  
    这做法引起议论。一位主妇在电台上发表意见,认为没有问题,习惯了就行了,好比在街市上见到“旺菜”,知道那是“淡菜”。  
    香港人有这习惯,以“旺”代“淡”。通书叫通胜。  
    淡菜是平常物,但史书上竟然也记载过淡菜的事,记下了一个好官。  
    古时,各地方都要向朝廷贡献地方特产。唐代时,明州(在浙江)每年都进贡蚶、蛤、淡菜这些海产。这些海产送到内陆(长安),要保存新鲜味,太不容易,很费人力物力。一位姓孔的地方官上奏,说,“水陆递夫劳费”,请罢之。当时是唐宪宗,他同意了,而且对这个地方官留下好印象。后来,岭南节度使出缺,宰相提出了几个继任人选,唐宪宗都不合意,说:那个谏进蚶、蛤、淡菜的是谁?由他来做吧(“顷有谏进蚶、蛤、淡菜者为谁,可求其人与之”,《资治通鉴》)。  
    唐宪宗在这件事上很像个好皇帝,那个好官大名叫做孔輙。  
    我读到这个进贡故事时,就想起了家乡的“贡菜”。  
    潮州人常吃咸菜。还有一种加了香料,提升了一级的咸菜,叫做贡菜。现在市上有卖。  
    为什么叫“贡菜”?我小时听母亲说,各地进贡品,潮州这地方没有生产贵重物品,怎么办呢?有一位好官说,不要加重百姓的负担,就进贡这种美味咸菜好了。后来,皇帝吃到了潮州的“贡菜”,觉得可口,很喜欢。于是潮州以后每年就进献贡菜。贡菜之名,就这样流传下来。百姓很对这位地方官有好感。百姓免了沉重的支出与劳役。  
    皇帝吃到贡菜,觉得好吃,其实完全可能。宫中的饮食,一定很讲究,花样多,珍馐百味肉食多吃了,吃腻了,忽然尝一口调了味的咸菜,又清新又开胃,怎么不会点点头,或许说一声“好”。  
    小时听这故事,对那个好官,生成了极大的好感,可惜不知道到底叫什么名字,哪个朝代的事。不过,各地要向朝廷进贡特产这种事情,的确是存在的,是各地百姓的沉重负担。荔枝就是人们熟知的一个例子。荔枝好吃,但只产在南方。唐代的杨贵妃爱吃,就从广西长途赶运到长安。那时没有飞机,也没有火车,最快的运输是船与马。但是速度再快,也得多天。荔枝这一类生果,稍欠新鲜,香味就大打折扣,只能够拚命的驰马了。诗人就用带讽的口吻描写这场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辛苦了以骏马急运的壮士们。不过,贵妃已经高兴了,妃子笑了。  
    《新唐书.食贷志》上说,地方是要向朝廷进贡土产的,“州府岁市土所出为贡”。也有规定:“异物、滋味、口马、鹰太、非有诏不献”。但仍然有一些官员把这作为讨好皇帝的机会。那时运货上京城的船队叫漕舟,漕运是大肥缺。有个长安令韦坚,兼水运使,他在长乐坡那里让各地来的漕舟聚集起来,“使诸舟各揭其郡名,陈其土地取产宝货诸奇物”,还叫舟人在船头穿地方服装唱歌,派了一帮妇女“鲜服靓妆,鸣鼓吹笛以和之”,请天子来看,使得“天子望见大悦”(《新唐书.食贷志》三)。有些官员,就是这样借各地贡物的机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讨好了天子,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同样做官,各样心肠。这样的劣官,一定比前面说的好官多得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