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中国各地包子美味难挡

子这种大众化的食品,最具特色的就是其独有的挑逗性。包子的挑逗性,来自于内容的暂时不可知,行为上的囊中探物之快,以及油然而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吃包子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性。许多人,尤其在他们过于饥饿的时候,常常错过了这场好玩的游戏。 
    荟萃了南北的包子。中国的包子可谓是百花齐放,不过除了像“天津狗不理”这些包子店是专门的连锁店外,其他很多美味的包子都是出自于某家酒楼。比如在粤系菜餐馆里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广东奶皇包和叉烧包,在川系菜餐馆里你可以找到成都小笼包和韩包子,而上海和苏浙菜系里可以吃到南翔小笼包和杭州小笼包等。论味道的正宗,除了连锁老字号店外,还是多在这些地方菜系餐馆中可以找到。而许多开在路边的小店,虽然打着某某名包的头衔,但是相比之下还是不太正宗。
    于是除了一些名牌包子,其他包子都综合了南北方两种口味,店家常常既卖南方包子又卖北方包子,甚至连做法都融合一起,分不开了。现在要介绍的,是正宗的地方名牌包子,使您读报之际就可以尝到南北方的代表包子,岂不美事一桩!
    中国各地制作的包子,其制作和造型方法大体相同,但是在馅心的调制上各尽其妙,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品种。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开封的灌汤包,广东的奶皇包,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山东的水煎包等等,不胜枚举。总体来说,南方和北方的包子就像同源的两支派别,不尽相同却各有千秋。如同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别一样,北方的包子显得大气、粗犷,单从个头上都可以看出来,而南方的包子大多小巧玲珑,无论是外形还是馅心都精致得很。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实“狗不理”包子的名称却是由于店主的乳名而得来的。原来店主叫高贵友,而其父亲因为四十得子,就为店主取名叫“狗子”。“狗子”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非常红火。“狗子”卖包子忙得顾不上和人说话,于是人们就善意地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于是渐渐地这个名号被喊顺了嘴,就成了“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皮儿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只都不少于15个褶,做工很精细。
    生在新疆的薄皮包子和烤包子是新疆本地特产。一种食物就有一种想念,维族人结婚手抓饭、薄皮包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薄皮包子,维吾尔语称为“皮提尔曼塔”,意思是死面包子。薄皮包子和西安的灌汤包有些相似,不过皮更薄,馅料是肥嫩的羊肉和洋葱。羊油似乎快要将包子皮浸透了,透过薄薄的皮几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馅,但拿在手里却不会沾上油,吃时包子皮好像就融化在嫩肉油香中了。包子皮是用温盐水和面而成,面皮要擀得很薄,而馅料是用鲜嫩羊肉切成小丁,再将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拌匀,包好后入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即熟。薄皮包子除了单独食用外,还常和抓饭在一起食用,即在抓饭上放几个薄皮包子,这是维吾尔族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上等饭。
    烤包子又是另外一种美味了,维语叫“沙木萨”。待客是不用烤包子,我们都是赶上周末去巴扎上的饭馆吃,多数和馕在一起卖。热闹的巴扎上,远远地就听见烤包子的叫卖声,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积极地跑过去,赶上新出馕坑热包子,外皮焦黄酥脆,内里肉鲜味香,所谓美味不过如此。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
    新疆还有许多不同的包子,有一种烤包子叫“潘奠尔达”,圆形,只有烤包子一半大,一般多为家庭精制;另有一种叫“果西格尔德”(疙瘩包子)的包子,是发面包子,这种包子,馅多,味更香。还有一种油炸的包子叫“桑布萨,很像小巧的艺术品,除用来招待客人外,还常作为办喜事时互相馈赠的礼物。这就是新疆的包子,新疆美食的百般风情。
    (摘自美国《侨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