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安化黑茶:茶马古道奇珍(1)


    文:本报驻湖南记者王颖图:王颖、明健飞、张京明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真实记录了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日前,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黑茶之乡——湖南益阳安化县的千襾(下同)茶及茯砖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作为中国特有的茶类——黑茶,几经沉浮,终於走出湮没於历史云烟的茶马古道,再度散发出馥郁浓香。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後岂堪夸。——唐.元稹
    安化黑茶,其色如铁,汤如琥珀,芳香异常;入口,先涩、後甘、再醇。细啜,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也有“行看流水坐看云”的洒脱。不管是一个人的小安逸,或者是三五知己的大热闹,都可自这一杯水意盎然里品出百味人生。
    古道传欧亚列国家“非遗”
    黑茶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湖南占据了其中60%以上的产量。而湖南的黑茶,绝大部分产自益阳安化。
    安化出茶,历史悠久,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安化古称梅山,位於湖南中部,境内峰峦迭起,云雾弥漫,溪流纵横,资江从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境。宋神宗熙宁五年建县时就有“惟茶甲於诸州县,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记载。
    安化在明代前期,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改蒸青(水煮)为杀青(锅炒),除掉青叶气,制成滋味更醇和、带有独特松烟香的黑茶,深受西北少数民族的欢迎。
    湖南黑茶专家周奎介绍说,当时旺盛的“边销”需求在今益阳市安化县境内产生了官方的“茶马司”,益阳遂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自此,“湘黑茶”由马帮携带,从湖南入四川,源源不断地沿茶马古道运往天山南北、宁青蒙藏,进而远销尼泊尔、印度和中亚、远东,乃至欧洲。茶马古道上不绝如缕地飘香,恰也见证了中国数百年的茶马治边政策。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
    明万历二十三年,安化黑茶被户部正式定为运销西北地区之“官茶”,当地茶业由此进入空前兴旺时期。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茶号300余家。每逢制茶季节,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便蜂拥而至,打造了“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中国茶业历史奇观。
    作为边销茶,安化黑茶曾行遍万水千山。茶商行经的每个重要集镇,亦氤氲过安化黑茶的香味和色泽。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十之八九皆由安化黑茶供应。
    关於安化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茶叶被淋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那里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到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人。结果奇迹发生,村民们的痢疾全好了。传说道出了安化黑茶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正是这无意中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形成了黑茶“後发酵”的独特制作工艺。
    丝路神秘茶传说治痢疾
    安化黑茶的原料采用成熟且内含物丰富的叶和梗,通过杀青(利用高温使茶叶中的酵素停止作用)、揉捻、渥堆(将茶叶添加菌种、泼水、覆盖)、乾燥四大工艺程序制成。
    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艺,以致茶的内含成份发生变化,使生产出来的茶叶片片油黑、汤色红亮,带有特殊的陈香味。
    安化黑茶的品种也十分独特,有紧压茶和散装茶之分。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装茶则有“天尖、贡尖、生尖”。加上千两花卷茶,简称“三砖三尖一卷”。
    越久越醇香一篓值48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茯砖茶中含有一种特有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tstatum),俗称“金花”。这种菌类目前只在灵芝上有小量发现。它不仅形成了茯砖茶独特的“菌花香”,还因为富含15种氨基酸及茯茶素A、茯茶素B,对人体健康极有好处。
    茯砖茶“发花”的绝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学家王志伟博士,称其为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近年来,仅日本每年从益阳进口茯砖茶就超过200吨。
    安化黑茶亦备受茶道中人及收藏家的青睐。和红茶、绿茶以及乌龙茶的越新越好不同,其陈放时间越久,味道越浓烈醇香,保健效果愈发明显,似有窖藏茅台之特性,收藏价值因此随之升高。2005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中华鉴宝》栏目对一篓1953年产自安化白沙溪茶厂的“天尖茶”进行验证鉴评,估价达48万元,轰动一时。
    “世界茶王”千襾茶故宫“镇馆之宝”
    隶属於江南镇的洞市老街是安化茶马古道的起点。昔日的人声鼎沸、马帮成群,而今只有青石街面依旧。
    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於清朝同治年间的贺家祠堂。里面传出有节奏的踩茶号子。几个身强力壮的茶工,正在利用木杆、脚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收紧篾箍。这是千襾茶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踩”。这座废弃多年的祠堂,如今是老字号利源隆茶厂的一个作坊。而流传140年的“千襾花卷茶”,至今仍是出自纯正手工艺,且为安化独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