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美味天成


    文/西坡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本来糟糕透顶,但反过来一想,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它提醒消费者,要重视食材的天然特性,除获取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点之外,享受其美妙而真实的滋味也是应有的题中之义。
    周末。大型超市收银处。
    一位农民工手拿一封土豆(两个)交收银员结账。收银员将条形码扫描之后,随口唱道:“九块!”中年人大惊失色,忐忑不安地问道:“九块?不会吧。该不会弄错吧!”“不会的!”收银员大概不耐烦作一点解释,甚至不愿意往那一封土豆多看一眼,多年的工作经验令她只相信电脑。
    站在农民工后面的我,出于好奇(两个土豆九元钱,贵啊),引颈前探:哦,原来是有机农庄的土豆。“难不成这位农民工兄弟也追求起了高贵的‘绿色’?”一转念,便发现这种想法很卑鄙,很阴暗:人家或许是拿错了,何必要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呢?便多了一下嘴,指点那位农民工:“这是不用化肥种植的。有机的。”“有机?”农民工不解。“有机嘛,就是这个……那个……喏,再通俗一点,就是你们农村里用大粪浇出来的。”“啊呀,就这东西?过去咱家里可全用的它。现在那么值钱了,想不到想不到。”农民工张大了嘴巴……
    结果自然毫无悬念,农民工立马换了另一种土豆,不到两元,而且个儿倍大。
    其实那天,我太太的手里也拿着一盒“有机食品”——黄豆(比普通黄豆贵很多)。她因为被“毒牛奶”吓了一跳,改弦更张,喝自己磨制的豆浆了。我曾经劝她:“买一般的黄豆不好吗?”她正色说:“要喝就喝‘绿色’的。谁知道那黄豆有没有毒!现在用化肥孵出来的东西多的是,转基因的食品也不少。”
    我想,她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只是,顾了这一头,难道还能兼顾那一头?比如,肉、蔬菜、大米、饮用水、塑料制品、汽油,或者空气,你能“全天然”?
    但作为一种追求,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只要有条件,当然要吃“天然”。这是生活质量高低与否的标志之一。
    比如,现在市民到菜场买活鸡,如果囊中不太羞涩,所谓“草鸡”,所谓“正宗草鸡”,正是首选之物。其关键词只是四个字:安全,美味。
    近来,英国、日本等国政府鼓励国民在自家的庭院里、屋顶上种植蔬菜。推想,这是应付金融危机的一招,但出于食品安全上的考虑也是其中之一吧。在俄罗斯,每到收获季节,莫斯科全城人烟稀少。问:人都到哪里去啦?回答是:都到乡下别墅旁的“自留地”里收土豆去了。前些年,俄罗斯经济困难,自给自足,不失为补贴家用妙策;现在国力强盛起来,人们似乎在追求一个较高层次的生活目标——享受绿色食品。
    “无味者使之入,有味者使之出。”乃烹调经典。这是不是意味着“加工”很重要?当然!不过,为追求数量和味觉快感而不恰当地“加工”,正是品质降低的罪魁祸首。
    法国有一种鸡,布雷斯鸡,被称作“披着法国国旗的鸡”。这种极品鸡,据说用一只汤匙就能轻易地挖下一块鲜美的胸肉。其何以成为极品?说起来再简单不过——草地放养。为了让布雷斯鸡有良好的环境,鸡必须圈养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鸡群不能超过500只,每只必须有平均1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这使布雷斯鸡们在享受主人喂给的牛奶和谷物之外,还能吃到生长在草地上的蚯蚓等软体动物及昆虫,甚至鲜草的嫩叶和野花,养完一批后,放养的草地还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休息,“法定产区法”规定,同一块草地一年最多只能养两批鸡,以培养更丰富的生物供鸡食用……
    西班牙的哈布果伊比亚生火腿,世界顶级。它选用放养在树林里吃橡木的伊比利亚猪,仅施以粗盐,不做其他加工,在通风处悬挂两年,让山风与云气缓慢“熏陶”。这种看上去“偷懒”和“漫不经心”的极原始、极简单的制作方法,所产出的火腿,却将享有盛名的法国、意大利高档火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有人曾经慨叹:自然的美味变成最奢侈的食品,也许是工业化生产的最大悲哀。事实上,更大的悲哀在于,工业化确实满足了最广大人的需求,比如吃鸡,同时也使最广大人接受了已经不是鸡的“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