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慈姑炒青蒜

文/朱秀坤
    水乡常见慈姑,燕尾似的阔大绿叶出水较高,开了一串串小白花,还飞着一只红蜻蜓,水面上也许还有小蝌蚪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一幕到了画家眼里就是清隽怡人的小品,李苦禅、齐白石、八大山人,谁没有一两幅关于慈姑的得意之作?
    慈姑也写成茨菰,宋朝陈与义写过:三尺清池窗外开,茨菰叶底戏鱼回。唐人张潮也写: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此处枯萎的慈姑叶已成了爱情与相思的载体,令人怅然若失。
    不管是入诗还是入画,诗情画意之外的慈姑,终究是一道水中蔬菜。不过这菜又极受汪曾祺、沈从文包括诗人车前子的推崇。汪曾祺是高邮人,吃惯了慈姑的,定居北京多年后,还在文中写:因为久违,我对慈姑产生了感情,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沈从文爱的是慈姑肉片,夸也夸得简单:这个好!“格”比土豆高。车前子吃的则是慈姑炒大蒜,写得香艳又传神:青蒜的浓香宽衣解带地进入慈姑半推半就的清苦生活之中,仿佛巫山云雨……
    当然,慈姑的吃法远不止这些,我独爱黄芽菜烧慈姑,嫩黄的菜叶,清白的慈姑,也不必焯,甚至连慈姑嘴子也不要去,就爱那微微的苦味,再劈一块豆腐,烧一锅清清淡淡的黄芽菜慈姑汤,直吃得小肚儿溜圆,齿颊留香。慈姑的别名还有燕尾草、白地栗,皆以形态命名。沈从文喜欢幽默地叫慈姑为“清朝人”,全是冲慈菇后面的那根长辫子了。我却喜欢慈姑这个名字,像叫一个慈眉善目的好心肠的村野农妇。
    慈姑还有一奇特之处,收获时节,挖出来都是十二颗,一年十二个月,它就正好一个月长一颗。关于这一特性,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