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在蒙自吃过桥米线

文/何镇邦
    地处滇南的蒙自,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名城。我曾于2004年秋应邀到蒙自的红河学院讲学,2007年春日又应邀到蒙自观摩长篇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以及讨论据之改写的同名长篇小说的修改。两次蒙自之行,美丽的小城都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而发源于蒙自流传天下的蒙自名吃过桥米线更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两次到蒙自,殷勤好客的主人都招待我去吃地道的蒙自名吃过桥米线。其实,过桥米线做法并不复杂,只不过把煮熟的米线与煮好的滚烫的鸡汤拌在一起就行了,当然,还有各种佐料。过桥米线的质量既决定于米线是否柔韧,鸡汤是否纯正美味,同时也决定于佐料是否丰富上乘。我在蒙自两次吃到的过桥米线之所以比较地道可口,当然首先决定于作为主料的米线与鸡汤的质量,但佐料的丰富也是别处无法相比的。仅佐料就分为菜盘、生肉盘与熟肉盘三种。菜盘包括韭菜、葱、香菜、豆芽、豌豆泥、姜末、草芽、豆腐片、菊花等等;生肉盘包括瘦肉片、鱼片、腰片、鹌鹑蛋等等;熟肉盘只有香酥与油炸肉两种。往鸡汤里投放佐料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必须先放生肉盘的各种佐料,再放菜盘的各种佐料,最后放熟肉盘的佐料,然后再放煮熟的米线。因为鸡汤虽然有表层的一层油保护其温度,热度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先放生肉盘的瘦肉片、鱼片、腰片、鹌鹑蛋等等,靠保有热度的鸡汤先把它烫熟。这样做出来的过桥米线果然鲜美可口,可谓百吃不厌。过桥米线从蒙自而昆明,由昆明而全国,已成为一种名扬全国的美味小吃,这同它的做法与配料有关。当然,佐料丰富齐全,味道鲜美的过桥米线还是要到它的发祥地蒙自才能品尝到。
    在蒙自听说,几百年前蒙自市面上刚刚卖过桥米线时,米线与鸡汤往往是分开卖的,佐料开始时也没有这样丰富齐全。因此,买过桥米线吃,一般是先到经营米线的店铺买米线,绕在手指头上,然后高举着再到一家鸡汤好而佐料相对丰富的店铺过一下桥。为此,吃过桥米线的人常常要走上半个蒙自城。这种吃法今天听来颇有趣味。
    2007年春到蒙自时,我被安排下榻于南湖畔一家新建的五星级官房大酒店,每日晨昏均到南湖中散步,每次都到传说当年秀才备考,秀才娘子送来过桥米线的小岛上看看。小岛建有一亭,名“瀛洲亭”。此岛此亭位于南湖之东区,亭前有一石碑镌刻着一段说明文字,称此亭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咸丰、光绪年间两次重修,1979年又重修一次。进入此亭路口,立有一组雕塑,秀才娘子送来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送至秀才眼前,盛过桥米线的篮子放在一边;秀才右手握一卷书,左手拥着娇儿,娇儿绕膝。整座雕塑表现出一种幸福的氛围。注视“瀛洲亭”及通往此亭的这组雕塑,再回味刚刚品尝过的蒙自地道的过桥米线,似乎发现这一地方名吃中相当丰富的文化含量。
    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这种地方名吃附载上这个美丽的传说,加上那个屡次重修的“瀛洲亭”和那组栩栩如生的雕塑,的确让它长上了翅膀,不仅流传到全国,也可能流传到国门之外。看看当年只能在街头摆摊的小吃如今进入星级饭店,看看它在昆明、北京成了人们喜爱的食品,这个预料不是没有根据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