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怒族不同支系各具特色的服饰


    
    传统的民族服饰之所以能成为民族识别的标志之一,是因为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不同生产生活的方式、周边生存的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进程等客观因素影响的同时,还融入了本民族对色彩的喜好、生命的感悟、装扮的习惯等主观因素,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以女性的衣着装扮为主线,综合考虑民族支系的构成、居住的地域和着装的形制款式等因素,怒族服饰可分为贡山、福贡、兰坪和察隅等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服饰之下,又按性别、年龄和功用特点,可分为男女童装、男女青年装、中老年装、日常装、节日盛装、婚礼装、丧服等具体装束。 
    注重实用功能 
    怒族不同支系的服装、服饰各具特色。除现今居住在福贡县的怒苏支系和阿怒支系基本相同以外,其他怒族支系间的着装款式、风格各异。如此迥异的服饰装扮与族群的居住地域有直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倘若让怒族各支系的女性穿着各自的传统服装站成一排,稍微懂得怒族文化的人便可辨别出各支系的服饰名称及其大概居住的地域。 
    怒族传统着装主要由毛或麻线织出的布匹来缝制,厚实耐用。与厚实的着装相匹配,怒族在服饰的装扮方面,也表现出重实用功能、轻装饰美化的特点。以福贡型服饰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怒族妇女很少在衣物上进行复杂的装饰,虽然婚后的女性服装也在衣裙边上加绣花边,但这与云南当地许多民族女性服饰的装饰相比,却逊色得多。美观大方的怒族服饰,主要是通过服装色彩的搭配以及怒族花挎包、胸前五彩串珠挂件等饰物的佩戴来体现。 
    此外,以素面麻布长衫裹身的怒族成年男子,除常以麻布绑腿或竹片绑腿保护小腿部位不受外伤外,还习惯于左肩背弩弓及箭包,右腰佩戴长刀或砍刀。弩弓、箭包、长刀或砍刀等生产、生活用品,是怒族服饰中不可或缺之物,此类着装打扮是怒族人从实用目的出发而装备的。 
    深受周边民族服饰影响 
    各民族间文化的传播与借用是普遍的文化现象。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散落居住在藏族、傈僳族、白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周边的各怒族支系,其传统服饰已深深地打上了其周边民族服饰文化的烙印。 
    福贡型怒族服饰深受傈僳族服饰的影响,基本上与当地傈僳族服饰相差无几。有专家分析,要想区分当地傈僳族服饰和怒族服饰,只能以怒族妇女胸前佩戴的坠有大贝壳的项珠圈“卢批靠”来辨别。 
    兰坪型服饰则受当地白族和汉商的影响较深。“地主帽”式的圆顶小帽、对襟长衫和马褂等装束,向我们展示了处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民族群属,其传统着装也因频繁接触外界文化而受到影响,并有所改变。 
    如果说阿龙型的服饰装扮在保留怒毯、以竹管穿耳为饰等传统装扮习俗的同时,还兼受藏族和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那么,察隅型服饰则完全受到了藏族服饰文化的同化。因地处西藏,毗连云南迪庆藏区,当地怒族的察隅型服饰兼受滇、藏两省区不同藏区服饰的影响。当地怒族的日常装和节日盛装服饰配件中,既有购自拉萨市、林芝地区的藏装,也有购自云南德钦县的饰物。当地怒族人有“逢出远门或过年节,均以藏式服装穿戴”的传统。 
    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痕迹 
    新中国成立前,怒族各支系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与此相一致,怒族各支系的传统服饰无论在服装原料的选用还是在配饰物的装扮上,都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服饰发展的历史痕迹。贡山怒族妇女织出的精美怒毯,让我们充分领略其史实。怒族妇女用发辫或辫型物紧箍方形麻布帕或五彩怒毯帕于头上的打扮方式,又让我们联想到了怒族先民“男女披发,面刺青纹,首勒红藤”的装扮习俗。福贡怒族喜欢用贝类装饰服装的习惯,则留有古时人们以贝类作为流通货币的影子。 
    除了上述特点外,怒族的民间信仰和原始图腾崇拜,也在装扮习俗和色彩喜好等方面影响着怒族传统服装服饰的发展。 
    总之,怒族传统服装、服饰的发展和演变及其特点的形成,是怒族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各个区域,在融入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服饰文化的过程中,结合周边生存环境和自我审美情趣发展而来,是怒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