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霓裳丽影春风情——解读中国古代女子装束(2)

眉如翠羽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亦是画眉之物。铜黛、青雀头黛是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因其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画眉墨”。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 《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卓文君的远山眉。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以后,女人又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女性的眉式名目繁多,有阔而短的“广眉”,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有眉梢向下的“愁眉”,惹人爱怜;有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晕散的“晕眉”;有把眉毛画得很细的“细眉”,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 “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御爱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倒晕眉更令女人争相效仿。柳叶眉、桂叶眉、却月眉、八字眉等盛行于唐,及至宋代,眉式已发展到上百种,据说雕栏玉砌中的女子眉式百日内无一重复。
    腮抹韵致
    “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燕支”即胭脂。从《妆台论》中的描述,可见胭脂对女性红妆是何等重要。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汉代的少数民族也学习中原的美容术,胭脂等化妆品深受少数民族妇女的喜爱。匈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 “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胭脂在当时已非常流行。唐代,女施胭脂尤为盛行,“三千宫女胭脂面”、“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是对当时女人浓妆的生动描述。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虽有夸张,但对胭脂重用多少有所反映。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