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苗族服饰——花中奇葩(5)

苗族银饰至今仍全手工制作,并形成铸炼、锤打、编结、洗涤一整套制作过程。制作工具主要有风箱、锤铁、拉丝眼板、花纹模型、松脂板等。这些工具都是苗族银饰艺人自己制造。值得一提的是,苗族银饰艺人掌握了熟练的抽丝技艺,他们用一个特制的丝眼钢板,板上有粗、细、方、圆不同的眼孔,可以拉出 4 毫米直径的粗丝,也可拉出匀称的电光丝般的细丝。这种拉丝工艺可与闻名全国的成都银拉丝工艺媲美。些外,一部分匠人已经掌握镀金镀银的工艺技术,并运用于饰品的制作过程中。
    黔东南地区有一批苗家自己的银匠,特别是雷山县空坝、台江县排羊等村寨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承袭了若干代人。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许多银匠还游历于各处苗乡,从事银饰制作。正因为有了自己的匠人,有了较高水平的工艺技术作基础,才使得苗族银饰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与特色。
    苗族服饰之最
    ◇ 最华丽的苗装:要数台江施洞苗族女子的盛装,其以刺绣精,银饰多而著名。被称为绣衣的施洞苗衣,两袖和领、襟、两肩均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因其后背,前襟、袖口镶满錾花银片,银泡,银响铃等,又被称为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
    ◇ 穿裙最短的:是雷山桥港苗族。不盈 6 寸的超短裙,无下罕见,但却是世居深山的桥港苗族女子喜爱的裙装。桥港苗女,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 6 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大。短裙外,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 8 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 穿裙最多:的是台江岩板苗。岩板苗族女子身着右衽大襟短衣。自制的细褶短裙达 30 至 40 条之多,裙厚近 40 厘米,以显示自己富有和聪明。其身前系一条织花长围腰,垂至脚面,腰间缠 4 至 5 条花腰带,均系结飘于身后,裹绑腿,穿花鞋,服式较奇。
    ◇ 最华丽的男装是榕江八开地区苗族男子祭祖时,穿戴的盛装极为华丽并民族特色浓郁。他们头上戴着象征闪电的银鼓钉头箍,据说其有驱邪避鬼的威力。
    ◇ 最古老的男装是从江岜沙一带的苗族男子,儿时髡发,前额头发剃光。留脑部头发披于肩后,至成年时开始蓄发,渐渐绾髻于头顶,额头勒一条挑花布巾,此装束至今不变。
    ◇ 最长的头帕是剑河县久仰苗族男子盛装时其包头帕长 3 至 4 丈,在头部缠成大盘并缀以鲜花或插上羽毛,非常独特。
    ◇ 最负盛名的银饰是台江、雷山两地的苗族女子盛装头饰雍容华贵,此地苗族少女节日所戴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 最大的银角是雷山西江地区苗族少女盛装时戴的银角是苗族最大的银角,高约 70 厘米,宽约 50 厘米,角上錾有精致的双龙抢宝图案。银角中间插有硕大的银扇,当地人亦称之为棕叶银花。
    ◇ 最古老的银饰是雷山县达落村苗族少女佩载山字形头饰和柱式拧花项饰,传说这种装束同芦笙一样古老。
    ◇ 最重的银饰是 雷山县西江地区的苗族姑娘银衣盛装时,全身前后和头上都缀以精美银饰品,同时佩戴链式项饰和龙骨项圈,胸佩银锁,衣后背满饰錾花银片、缀银链和银铃,全身银饰品重达 10 多公斤,十分华丽。
    ◇ 佩戴银饰最多的 是台江施洞苗族姑娘,全身披挂银饰,她们同时戴数个链式银项圈和片饰项圈,胸前戴重大银锁,手腕戴着几对不同样式的银手镯。她们是苗族中佩戴银饰最多的一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