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金累丝镶宝珠凤蝶穿花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致力于古诗文名物及宋元明金银器研究,著有《诗经名物新证》、《古诗文名物新证》、《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等。
    明代以前,的区别是很清楚的,即两只脚叫钗,一只脚叫簪。到了明代,簪却渐成主流,钗的使用于是变得很少。此际所谓“头面”,实以簪为主,而明人称作“钗”者,往往也是簪。明王圻等编《三才图会》在“内外命妇冠服”一项绘出“钗”来,却是一只脚的簪(见下图),可见当时人对簪钗的一种认识。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女饰”条曰:“金玉珠石为华爵,长而列于鬓傍曰‘钗’。”这里所述为南都情形,“华爵”,即花雀。而所谓“钗”,原是指一类造型修长的簪,其装饰部分与通贯下来的簪脚各约当簪之半。明代把两鬓与额角算在一起合称“四鬓”,鬓钗一对通常是分别倒插在两个额角,因此得名。 
    鬓钗造型是从元代流行的如意簪发展而来,不过把簪首顶端下扣的一个或一对“耳挖”渐渐变作图案的一部分乃至一朵主花,且装饰之部加宽,整个做工也变得更为繁复。明益宣王墓的时代为万历三十一年,所出金累丝镶宝珠凤蝶穿花簪是继妃孙氏之物。簪长18.7厘米,重39克。凤凰展翅在簪首,蝴蝶在下方作为收束,金累丝作成铺展的花朵。它的华贵特在于嵌宝,——今仅存十颗,而花心用作嵌宝的石碗共二十一个,是不多见的一例。若论它在当时的价值,这里用得着《型世言》中的一个故事,即第十二回《宝钗归仕女 奇药起忠臣》,故事说道:余姥姥引领着王指挥之妻去逛灯市,归来后发现头上不见了一只金钗。余姥姥道:“好歹拿几两银子,老媳妇替你打一只一样的罢。”王妻道:“打便打得来,好金子不过五七换罢,内中有一粒鸦青、一粒石榴子、一粒酒黄,四五颗都是夜间起光的好宝石,是他家祖传的,那里寻来?”后又由王指挥口中说道:“这钗是我家祖传下来的,上边宝石值得银数百。”原来宝钗为侍讲李时勉拾得,乃访得失主,原物归还。王指挥因此感激不尽而视侍讲如恩人,以后更有图报之种种。宝钗所嵌鸦青是蓝宝石,石榴子即石榴子石,酒黄为黄宝石。故事的背景虽为明永宣时期,但《型世言》成书于晚明,细节的描写应不离当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