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甲午战争史(6)


    甲午战争的爆发
    丰岛海战
    一 清军增援牙山
    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爆发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第一战。这是日本精心策划的一次海上袭击。
    自六月以来,中日两国为朝鲜撤兵问题交涉频繁。清政府始终举棋不定,以致贻误时机,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日本政府则逞其外交伎俩,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赢得了向朝鲜派遣和部署兵力的时间.到七月中旬,日本的军事力量已居于绝对优势,便决定挑起这场侵略战争了。七月十四日,小村寿太郎代表本国政府向总理衙门发出一纸照会,即陆奥宗光所谓的“第二次绝交书”,首先关闭了中日商谈的大门。总理衙门及李鸿章依靠列强折冲调停,至此终于落空。
    
    光绪帝
    同一天,光绪迭降谕旨:一则“著李鸿章体察情形,如牙山地势不宜,即传谕叶志超先择进退两便之地,扼要移扎,以期迅赴戎机”注1,一则令李鸿章“速筹战备,以杜狡谋”,“先派一军由陆路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而“叶志超一军兵力尚单,须有继进之军以资接应”。注2
    十六日,又传旨“胡廷一意主战”,著李鸿章“将布置进兵—切事宜迅筹复奏”.注3是日,李鸿章奏曰:“查汉城,仁川附近一带,倭兵水陆分布严密,历来中国进兵朝鲜皆由平壤北路进发。现派总兵卫汝贵统盛军马步六千人进平壤,宋庆所部提督马玉崑统毅军二千进义州,均雇商局轮船由海道至大东沟登岸,节节前进,相机妥办。所需军火、器械,粮饷转运各事,均尅日办齐,俾无缺误。并电商盛京将军派左宝贵统马步八营进平壤,会合各军,图援汉城.至叶志超一军,昨已电商该提督移扎平壤,厚集兵势。俟其复准,即派丁汝昌酌带海军能战之船往朝鲜海面巡获游弋,以资策应。”注4
    但是,叶志超恐海道不安全,不同意“以船移平壤”,认为:“仍由陆扼要移扎,稍有把握,且梗日兵南路。若并军而北,日以全力专顾北面,势益张。”他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但兵力太单,怎能支撑得住?李鸿章也看到这一点,便决定派记名提督江自康率仁字等营增援。并电嘱叶志超:“贵军过单,恐不足当一面。再四筹思,除芦榆马队添调外,拟令吴育仁挑精队千五百,交江自康带住牙口,归弟调遣,合之将及五千,气力稍厚。以后但筹济饷需。如电报中阻,应由釜、汉日电借发,不知顺手否?北兵尚早,贵部不可距汉过近。俟北南能通气会合时,再行前进。望相机稳慎筹办,勿性急。闻日又添兵三千,我去兵愈多,彼必不肯减退.”注5李鸿章明知牙山驻军“过单”,但以区区之数增补,无异于杯水车薪,焉能济事?
    主要的问题在于,他当时对保全和局仍存侥幸之心,故并未认真备战。十八日,致电总理衙门尚称:“日兵在汉,无甚动静,二十开仗之说似是谣传。”注6二十日,还告诫叶志超:“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诎。切记勿忘!汝勿性急。”注7由于李鸿章相信所谓“万国公例”,并担心“我去兵愈多,彼必不肯减退”,故只派少量增援部队以摆样子,这不能不是他的一大失误。正如英人赫德指出:“日本是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除非借口代别人打抱不平而自己捡便宜也可以算作正义。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象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注8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个批评真是—针见血!
    其实,不仅李鸿章,在中枢内部多数人也还在对列强调停抱有幻想。七月十八日中枢诸亲王大臣合奏称:“现在倭兵在韩颇肆猖獗,而英使在京仍进和商之说。我既预备战事,如倭人果有悔祸之意,情愿就商,但使无碍大局,仍可予以转圜,此亦不战而屈人之术也。”注9但预备战事是假,依赖调停是真。七月十四日小村寿太郎送交“第二次绝交书”后,英国公使欧格讷跑到总理衙门为其掩饰,说日本“并无不愿和商之意”。注10十七日,欧格讷又进一步为日本政府辩解说:“前日本所致贵衙门照会,据译出英文,但云贵国不允办法,并无‘滋事’、‘好事’之义。此事我政府总要调处妥协,今晚或明早必有电来。”注11直到二十五日,即日本海军在丰岛附近袭击中国军舰的当天,还到总理衙门声称:“现在贵国与日本虽未失和,却不可不先防备。本国前劝日本退兵和商一节,日本非但不听.且说话更紧。我政府甚为不悦,已电日本。”现在英,俄之外,又约德,法,意三国同办此事,合力逼着日本讲理,谅亦不敢不从。”注12言之凿凿,不容不信。连翁同龢也认为:“失此机会可惜,其言确凿可凭。”注13正由于清廷醉心于折冲尊俎,战备工作来能及早认真筹办,因此援朝各军皆迟迟始行登程。
    直至朝鲜局势日趋紧张,李鸿章始匆匆运兵增援牙山。但恐海路危险,事鸿章决定租用外国商船,由清政府承担保险。即如果“至朝鲜海口遇险失事,中国允许赔偿船价”,而损失的武器装备则“由中国自行认赔”。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租赁了爱仁、飞鲸、高升三号外国商船。此次增援牙山的兵力仅两千余人,还是多方设法抽拨的。从下面盛宣怀给叶志超的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筹拨增援军的为难情形:
    “贵部孤悬牙口,力薄势单。前议于山海关抽拨一营,以恐该处空虚,仅拨二百人,合之吴乐山所统共二千二百人,仍不见厚,帅意向绥、巩商调两营,孝侯观察(戴宗骞)亦未见允。只得先令渡海,计二千令人,爱仁、高升两轮足可分装。飞鲸一船即拟另走别口,与昨议稍有不符矣。现在虽经英、俄两国调停,而倭意绝少迁就,和局恐属难成。贵部如须厚集兵力,仍望麾下切实电禀中堂,弟再代为说项。至目下则防军已
    属空虚,无可添拨。贾致堂招八营,吴瑞生招五营,均备填扎。卞吉云添五百人,新兵一时不能到,且未经训练,亦不能战也。注14
    
    援朝清军家属在大沽送行
    临急时,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平时武备不修的情况可见一斑。三船装兵后,考虑到牙山只有民船三十只,每船一次只能渡兵三十人,进口七十里才能上岸,往返需两天时间,如果三船载兵同到,起驳亦须多日,因此决定三船分批由塘沽起碇。这样,每船相隔一天,爱仁二十一日下午开,飞鲸二十二日傍晚开,高升二十三日早晨开,皆向牙山进发。三船载兵情况如下表:(表略)
    当三船载兵赴朝之际,日本军方早已得到了情报。高升号起碇的当天,日本大本营即下达了袭击中国护航舰的密令。
    注1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46),第14卷,第27页。
    注2 《军机处密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47),第14卷,第27--28页。
    注3 《军机处密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64),第14卷,第35--38页。
    注4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54),第14卷,第31页。
    注5 《寄朝鲜成欢交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3--24页。
    注6 《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4页。
    注7 《复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25页。
    注8 《赫德给金登干的信》,《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第78页。
    注9 《户部尚书翁同龢等复陈会议朝鲜之事折》,《清光绪中日交涉史料》(1168)附件一,第14卷,第36页。
    注10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68)附件一,第14卷,第36页。
    注1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173)附件一,第14卷,第41页。
    注12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英使欧格讷问答》,《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30)附件一,第15卷,第23页。
    注13 《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二十五日。
    注14 《日清韩交涉事件记事》,转引田保桥洁:《甲午战前日本挑战史》,第12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