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元朝 >

最后的蒙古骑兵(4)

工业化的挑战
    与东南部的农垦不同,蒙古草原北部则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气息。
    在二十年代的蒙古草原上,库伦是最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1920年,美国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来到外蒙古的政治中心库伦。他所看到的是“中世纪的一个遗迹,盖上了二十世纪文明的外饰:一个极端矛盾显然不合时宜的城邑。汽车和来自无人烟的戈壁大沙漠的骆驼队商相交错。神圣的喇嘛穿着火红的或黄色的宽袍和穿着黑长衫的牧师相并而行,棕黑色的蒙古女人戴着奇特的头巾瞠目注视最时样的俄国姐妹们。”
    其实早在1604年,俄罗斯人就开始涉足这片土地,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俄罗斯和蒙古地区之间仅仅是限于中俄边境的商贸往来,俄国对蒙古地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让俄罗斯看到了清政府的懦弱。刚刚完成农奴改革的俄罗斯亟欲在中国打开工业产品销售市场,于是利用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署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改订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从而获得了比中国内地旅蒙商人优厚得多的贸易特权。
    19世纪80年代初,俄国人波兹德涅耶夫发现“乌里雅苏台周围地区的草原上至少已有四分之三的居民穿的都是俄国棉布做的衣服”,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彻底败给了俄国的工业制成品。
    1902年,清政府正式废止执行了250多年的蒙禁,开始大规模放垦蒙地并全面筹划蒙古改制,此时,沉睡了上百年的蒙古王公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大批蒙古王公上奏朝廷要求改革图强。其中改革最为积极成效最大的是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
    和沉迷戏剧的祖父、父亲不同,26岁继位的贡桑诺尔布对蒙古族的危机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积极推动喀喇沁右旗的各项现代化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贡桑诺尔布编练了新式军队,组建了警察队;创办了蒙古族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出版了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开通了自喀喇沁右旗到北京的电报线;并且开办了织造毡毯,制作染料、肥皂、蜡烛等日用品的综合性工厂,开设了百货商店,甚至筹划与外商合资开采本旗金银矿藏,后因清政府不予批准而落空。
    与此同时,其他蒙古王公也纷纷推行新政,一批新式学堂和工矿企业相继创办起来。也许假以时日,蒙古社会也会逐步实现现代化。不过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1904年,世界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开始通车。三年后,俄罗斯又在中国东北筑起了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时隔几年,从北京到奉天(沈阳)的京奉铁路、从北京到归绥连接绥包铁路的平绥铁路相继开通,蒙古大草原被不断延伸的铁路网所包围。
    时隔20多年后,美国人拉铁摩尔在蒙古高原充分感受到了铁路对蒙古社会的巨大影响。他在《亚洲的内陆边疆》描述了铁路对蒙古社会的巨大影响:“铁道整个地使原有的粗浅和精深两种经济的天然平衡变形。从北方,铁路把俄国商人从它的侧面送进外蒙古,俄国移民也随之进入。”
    便捷的交通使外蒙古逐渐脱离清王朝的控制,最终沦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在蒙古草原东方和南方,“由铁道送进内蒙古的汉族移民比商人要多”,内蒙古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的延伸和分割中,曾经完整的蒙古大草原不可避免地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俄罗斯的策动下外蒙古开始自治。而一度谋求蒙古独立的贡桑诺尔布放弃了蒙古独立的主张,内蒙古最终留在了中国。李远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