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的历史教训(1)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是敌人从海上进攻东北的惟一途径;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拱卫京津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我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五次通过渤海海峡,威逼或侵占京津,曾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耻辱。因此,研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不无历史的启示。
    甲午战争中,辽东半岛沦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役本身考察,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防御方向的错误判断
    1894年9月,日军攻陷平壤,控制了整个朝鲜,并夺得了黄海制海权。在初战得手后,为遂行在渤海湾登陆,寻求清军主力在河北平原决战的既定方针,日军大本营决定实施辽东半岛登陆战役,以便占领旅顺、大连,控制渤海海峡。早在9月21日,日军即秘密组建由陆军大将大山岩指挥的由第1师、第2师(预备队,后未参战)和混成第12旅编成的第2军,准备在朝鲜大同江口鱼隐洞锚地集结,尔后由联合舰队护航,实施登陆,从侧后夺占旅顺、大连。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大本营命令第1军迅速在鸭绿江东岸的义州集结待机,以便尽早发起攻击,牵制清军,掩护第2军登陆。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是北洋舰队的基地之一,战略地位重要。从1880年开始,清王朝在这里修建了船坞、仓库、工厂和炮台等设施。整整用了10年时间,费银几百万两,部署有海岸炮71门(另有加农炮4门作为备用),陆路炮78门。与旅顺相犄角的大连,建有船坞、火药库、海军学堂,是所谓北洋的精华所在,还部署有海岸炮22门,陆路炮16门。此外,旅顺与大连海域都布设了若干水雷。有利的地形,加上这些军事设施,使敌从海上正面进攻旅大十分困难。李鸿章等人正是自恃这一点而忽视了日军攻占旅大的可能。但是,从整个辽东半岛来看,清军的防御是脆弱的。除旅顺、大连正面有坚固设防外,其它地方基本上没有设防,更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这就在客观上给日军从侧登陆袭击造成了可乘之隙。
    问题还不止于此。当日军第1军由平壤向鸭绿江推进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昏聩无能的清朝政府,被这一行动所迷惑,错误地判断日军的主攻方向是清朝的陪都奉天(今沈阳)。他们火速调集东三省的大部兵力,以及河南、山西的部分兵力掩护奉天。连长期防守旅顺的宋庆毅字军9营(3600人)也被先后调赴鸭绿江前线。在这之前,长期防守大连的淮军精锐刘盛休铭字军12营(4000人)早已被调往鸭绿江前线。这就使旅大的防务陷于空虚。为了填补旅大之防,只能临时招募新兵以充前敌。在李鸿章的错误指导下,鸭绿江第一线部队达28300人(包括大东沟5000人),而金州(今辽宁金县)、大连、旅顺等地仅10000余人,而且大部分是新兵。这些新兵到防不过二十来天,战役就开始了。
    李鸿章在已将驻防旅大的精锐部队北调之后,才从外电获悉日军将从旅大侧后登陆的消息。他通知前敌各将领说:“各国探报,均称日派大队分路北犯,尤注意金州各岛左右,欲窜旅后路,毁我船坞,实在意中。”但是,旅大前线接此电报后,并未调整部署。这一方面是由于李鸿章所说的,旅大“各军无人督率,号令不齐”;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对于日军实施登陆战役的具体时间、地点、登陆兵的编成及兵力依然如盲如瞽,因而在防御方向上仍然只顾旅顺、大连的正面,而忽视了侧后的花园口方向。
    二、战役布势的错误安排
    对敌主要突击方向的错误判断,必然导致战役布势的错误安排。辽东半岛濒临黄梅的陆地,西起老铁山,东至鸭绿江口,海岸线长840多公里。整个地形前低后高,山地起伏,原是组织抗登陆防御的理想之地。在这一漫长的海岸线上,花园口以西的大部地段,海岸陡峭,不易登陆。东侧较为平坦,易于登陆。然而,清军由于忽视日军由旅大侧后登陆的可能,在花园口及以东易于登陆的地段,只派少数骑兵巡守。而已有坚固设防的旅顺、大连正面,却集中了旅大地区的大部兵力。当时的部署是:旅顺地区配置了总兵黄仕林庆字军4营、总兵张光前庆字军4营、总兵程允和和字军3营、总兵姜桂题桂字军4营,共6000余人。
    大连湾除留有原刘盛休铭字军2哨(200人)守炮台之外,尚有总兵赵怀业怀字军6营2哨,约2300多人。但位于旅大侧后的金州地区,却只有副都统连顺的捷胜营步队1营、马队2哨,总兵徐邦道的拱卫军步队3营、马队1营、炮队l营,共1900余人。这些部队除防守金州城及其外围之外,在敌人易于登陆的皮子窝一带,只有五六百骑兵巡守。花园口属驻守大孤山的丰升阿盛字军的防区,也只有少数骑兵巡逻,基本上没有设防。这种布势,等于为日军的登陆敞开了口子。事实证明,旅顺、大连在防御正面仅仅依靠海岸炮兵和水雷障碍,就阻止了敌人舰艇的接近和冲击,而最后的陷落恰恰是因为被日军抄了后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