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两大帝国狼烟再起:契丹铁骑在河北损兵折将(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09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笔者估计康保裔的计划是正面有高阳关和中山构成的主力迎战,根据张凝传的记载“咸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设伏于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奋击”张凝和李重贵部似乎是被康保裔作为奇兵背后偷袭。 此时康保裔在等待镇,定州部署司的援兵。康保裔明白没有中山主力支援打赢一场主力正面野战,取胜希望是渺茫的!我们分析一下宋军当地的部署,由于没有咸平年的部署资料只好拿庆历年作为参考,高阳关都部署麾下禁军在庆历年间: 骑兵有以下番号:云翼、骑捷、武卫、振武、骁锐、云翼、员僚直、骁捷、万捷共指挥56个,步兵番号如下武卫、振武、宣毅、雄胜、招收、共指挥26个。 合计也不过只有82个指挥,骑兵400人共计2万2千余人步兵1万3千余人,合计3万5千余人。而这还是庆历增兵禁军翻番后的数量。且后来隶属高阳关路的贝冀两州部队似乎也不在康保裔统帅之列,当然我们不排除当时部队部署会有一些其他地区的增援,但就总体而言高阳关都部署的本地作为野战机动力量的禁军不会超过4万左右。当然还有不从事战斗的厢军和战斗力稍弱用来守城的民兵,民兵数量庆历年间:“本路置州兵及禁旅更戍外,又领乡军义勇七十七指挥,四万二千五百八十人”这样加起来总数才接近10万。而莫州,雄州,霸州,沧州这些要地可能也要部署一定数量禁军,真正可以调动的野战禁军部队数量就更少了,估计能有2--3万就不错了。 所以康保裔在焦虑地等待着中山的援军,但不幸的中山来的不过只有步骑万人,傅潜彻底的把他们忽悠了一把,他根本就是在中山按兵不动,范廷诏,康保裔们的这一刻就被注定了失败而又悲壮的命运! 战事完全脱离了康保裔设想的轨道,范廷诏的部队,首先遭到了辽军的打击。范廷诏军正月五日抵达肃宁寨也就是平虏寨,按荆嗣传说法“过平敌城,辽众十余万来,嗣屡出战” 范廷诏军应该是在平敌城和辽军遭遇的,平敌城笔者估计应该是平虏寨的别称。而《方舆纪要》记载“宋雍熙三年,置平虏寨。淳化初,改平城。景德二年,又改为肃宁城。”,范廷诏军和康保裔相隔滹沱河距离应在50里左右,张凝军所驻杨疃在范军东南,距离稍近。按这个位置而言范廷诏军似乎是准备和张凝先锋军会合才是,笔者估计范军可能准备和张军会合背后袭击,此点待考。范廷诏列出方阵向东运动,同时派出使者和康保裔均联络,准备合战。但辽军显然不会坐等宋军会师,一场阻击战开始了,辽军主帅耶律隆庆发出了进攻的号令,辽史记载了战斗的惨烈:南伐,宋将范庭召列方阵而待。时皇弟隆庆为先锋,问诸将佐谁敢当者,辽将萧柳曰:“若得骏马,则愿为之先。”隆庆授以甲骑。柳揽辔,谓诸将曰:“阵若动,诸君急攻。遂驰而前,敌少乵。隆庆席势攻之,南军遂乱。柳中流矢,裹创而战,僸皆披靡。”一部分宋军被击溃后“逃入空墅“被”围而尽殪”。可见范廷诏军遭到了辽军10倍于己的优势兵力雷霆般的打击,而宋军的抵抗也极为顽强,黄昏时分范廷诏第二次派出他的使者前去康保裔军求援,此时宋军的前阵已经被攻破只是靠着后阵勇将荆嗣在支持着,康保裔迅速得到了范廷诏的求援信号。但康保裔并没有全师赴援,显然他高估了中山部队的力量,康保裔做的仅仅是条抽出一部分精兵赴援。这一点宋史和长编记载时稍有不同的,长编是这样记载的“保裔即領兵赴之。至瀛州西南裴村,而廷召后阵已与敌遇,使来趣兵,保裔选精锐与之”而宋史记载比较简单:“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看上去差不多,但长编说法更为细致!长编的说法就是康保裔到了裴村自己压根没动是选精锐“与之”当然是把军队交给那个使者打发回去救援了!同时“会日暮,约以诘旦合战”那意思就是我先给你一部分精兵,你先顶着,明天再一起合战。笔者再次怀疑可能范廷诏军实际是准备和张凝军会合,如果康保裔全军而往必然打乱原来的部署,所以没有全力赴援! 但问题就在于范廷诏顶不住了,此时的范廷诏部队已经被切割,荆嗣后军已经和大部队分开,显然范廷诏根本没法如《中国军事通史》说的偷偷溜走,在那样的环境下如能偷偷溜走那倒是天字号军事家了。夜色降临了,但契丹人的进攻势头一点也没减弱,宋史荆嗣传记录了那天夜间的战况:“夜二鼓,敌再至”。显示半夜契丹军再次发动了针对范廷诏部队的猛攻,范廷诏看到后军被围果断派出秦翰,桑赞前去接应荆嗣,荆嗣不愧为勇将,他对秦翰说:彼不利夜战,我当破其砦,以趣大军。即与赞、翰合势,戒所部望敌炬火多处并力冲之。可以想象这一夜宋辽军团经历怎样的残酷的战斗。天终于亮了,疲惫不堪的宋军终于突破了辽军防线看到了瀛州城墙,但由于辽军的干扰范廷诏未能和关南宋军会合,而且打了一天一夜的范廷诏军很难再给康保裔多少帮助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