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元朝 >

元朝西北的的最大隐患:统治中亚的窝阔台汗国(3)

学术界一直依据《元史》卷63的记载,认定至元五年(1268)海都进攻别失八里是其叛乱的开始,别失八里又称北庭,在新疆吉木萨尔附近。《元史》卷63记载如下:
    “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往辅之。”
    文字语意清楚,似乎已无疑问,但这条史料本身的诸多错误又使人无法释疑。首先,世祖本人从未到过北庭;其次,皇子北平王那木罕是在“至元八年建幕于和林北(应为西)野里麻里(阿里麻里)之地”的;再次,丞相安童是在至元十二年才来到阿力麻里北平王行军大本营的。这条史料却将一个时期内的几件事压缩到一个时间点上(至元五年)。
    当时,元朝人对海都始叛于何时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元史 铁连传》,“至元初,宗王海都叛,廷议欲伐之”,世祖希望能招服海都,命铁连出使,察看虚实,召其入朝,“铁连始终凡四往返,历十四年”,至元十五年时他回朝就任“绛州达鲁花赤”。从“至元初”海都叛乱到铁连四次出使费时“十四年”并于“至元十五年”回朝任职这三个时间点,可以框定铁连第一次出使时间的上下线,是在至元元年(1264)到至元二年(1265)之间。由此也可以确定海都始叛的时间是在至元元年至二年之间。
    这样,海都发动叛乱的时间就有了两种说法---“至元五年”与“至元初(元年或二年)”。对照分析波斯史料,我们发现,“至元初”其实是海都抗命拒不入朝的时间,而“至元五年”是公开发动武装叛乱的开端。前文已述,至元元年(1264)七月阿里不哥投降以后,世祖将参加叛乱的诸王、异密审判处罚以后,向西北四个汗国派去“急使”,通告处罚决定,并召他们前来参加忽里台,这已是1264年秋天的事了。虽说是“急使”,但考虑到路途遥远,到达中亚也已进入了1265年,别儿哥汗向使者表示要“在牛年[1265年]出发,在虎年[1266年]走完全部路程,在兔年[1267年]出席忽里台”,说明当时确实是1265年。而这也是海都拒绝赴会的时间,即至元二年(1265)。《史集》记录了海都抗命的细节:
    “他(忽必烈)向他们[海都等人]派去了急使,海都无意服从,他遣使致歉说:‘我们的牲畜瘦了,等养肥之后,我就遵命前来。’他以此为借口推托了三年。接着,他与火你赤那颜勾结起来, 驱逐、击溃并洗劫了在他们附近的、依附于玉龙答失的纳邻,就这样发动了叛乱。”
    违抗大汗之命,形同叛逆,故而就有了“至元初(实为至元二年)海都叛”之说。而三年之后海都发动战争,时间正是至元五年,和《元史》的记载相吻合,所以,海都叛于至元五年(1268)是确定无疑的。
    既然《元史》卷63“至元五年海都南犯北庭”的时间在波斯史料中得到印证,应该再无疑问了,但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发现,海都首战进攻的“北庭”,并不是指别失八里(吉木萨尔),而是指哈剌和林(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东岸附近)。前引《史集》,海都首叛攻打的是纳邻,纳邻是归元朝管辖的蒙古部落,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上游附近的阿尔泰山区,正好挡在海都进军和林的路途上。海都先将其击溃,然后攻打和林。这就是首战在《史集》中是纳邻而在《元史》中是北庭(和林)的缘故。海都攻打的是和林而非别失八里的证据如下:一、蒙元时代和林也被称作北庭。《元朝名臣事略 平章廉文正王(廉希宪)传》有“宪宗(蒙哥)南征,留季弟阿里不哥居守北庭,”蒙哥伐宋,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大帐,后来在和林冒承汗位,这已为人所共之,北庭何指,不言自明。又如,《中堂事纪》记中统六年“董文炳来自北庭。知我军大捷,中外称庆。”这里所说的就是忽必烈在和林大败阿里不哥之事。和林的“北庭”之名,可能是由于“北廷(大汗廷)”字误所致。二、当时窝阔台汗国的核心地带叶密立(额敏)至霍博(和布克赛尔)地区位于吉木萨尔之北,海都“举兵南来”似乎方位正确。孰不知蒙元时期蒙古人的方向名词虽然也称作“东、南、西、北”,但所指方位与正常惯用的名称所指方向正好相差90度,他们所说的“东”实际是指北方,“南”指东方,“西”指南方,而“北”指西方,这种奇异的方位识别方法和正确的方位识别标准在元代都在使用,故而元代文献中方位词使用十分混乱。这种例子俯拾即是,元朝人虞集的《高昌王世勋之碑》有:“乃迁居交州,今火州(吐鲁番)也,统别失八里之地,北(实为西)至阿术河(阿母河),南(东)接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西(南)临西番(吐蕃)。”又如《元史》卷122:“(亦都护)还镇火州,屯于南(东)哈密力之地”;《元史》卷13:“至元八年建墓于和林北(实为西)野里麻里(阿里麻里)之地”。了解了蒙古人这种相差90度的方位标准,就明白“海都叛,举兵南来”不是南下吉木萨尔,而是东犯和林。三,至元五年时镇守和林的正是北平王那木罕。亲王出镇和林是元朝始终贯彻的传统,那木罕于至元三年(1266)受封北平王(这里的“北”采用了正确标准,如其兄忙哥剌受封安西王,镇守河西,其弟奥鲁赤受封西平王,镇吐蕃、川西),《元史 土土哈传》载:“宗王海都构乱,世祖以国家根本之地,命皇太子北平王率诸王镇守之。”除和林外,元朝再无任何一个地方堪称蒙古人的“国家根本之地”,可见北平王是出镇于和林。马可 波罗记载海都曾经和那木罕大战于和林:“然渡此两年毕,海都国王征集重军,……彼知大汗子名那木(Nomogan)者时镇哈剌和林,……(海都)抵于哈刺哈林附近。时大汗子与新长老约翰已率大军驻此以待。……此战之久,为鞑靼人从来未经之酷战。……双方退还营帐。及至(第二天)黎明,海都国王闻谍报大汗遣来重军援助其子,自恃久持无益,遂命退军,……海都国王及其部众疾驰不停,至于大突厥国撒麻耳干城(Samarkard)。”可见海都与那木罕确定在和林打过一仗,马可 波罗记载这一仗发生在至元十五年(1278),其实应该是至元五年(1268)。 因为至元十五年时那木罕正被囚禁于钦察汗国。他从至元八年进驻阿力麻里以后,于至元十四年被叛乱的部下──诸王昔里吉劫持,被拘禁于钦察汗国,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才被放还,其后再未统率过军队,所以说这一仗除至元五年那次外,别无可能。《元史》卷63记海都(从阿力麻里)“远遁二千余里”和这里所说的退到撒麻耳干城吻合,“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和林)”与“(第二日)大汗遣来重军援助其子”对称,绝非只是巧合。从上述可知,至元五年海都首战攻打的是和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