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文化探究:两宋军制与武器装备浅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51 历史春秋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北宋军制 北宋军制是历史上从制度上让军队改为一种职业在各朝代中还是第一,职业军队在中国五代中有过行使,朝廷采用一套复杂的军事制度。北宋统帅机关军队是枢密院,称为西府,它与中书省的东府平肩,主官为枢密使,以文官出任与宰相同为执政,职权调动全军。但是枢密院没有军队,军队在两司三衙手中。称之为两司的是殿前司、侍卫司,原来两司是皇帝近卫军的统帅部门,皇帝考虑其侍卫司部队的人数过多而为分散军权与互相制约,将侍卫司划分为侍卫步军和侍卫马军两部门统帅。此外、殿前军合称为三衙。皇帝忧虑因武将在统帅权力过大至失控,将三衙部门的统帅官位以长期空缺,而且,借让地位低微的都指挥使充当主官,同时、其三衙的职能局限为训练和管理队伍,无权调动兵力与执行。 北宋军兵划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定为正规军,厢军是劳役军。从理论上划为禁军则是皇帝的近卫军,但是、在皇帝的真正近卫军是班直,他获得最高荣誉和待遇,其军兵也最为精锐,军兵人数为五千。该军兵从不参与前线战斗,而且、取亲要求以长大女子为妻室之规定,则选以生长大之后,世代从军近卫。禁军设定分等级:其中上军为铁骑、捧日、神卫、龙卫四军,称为上四军。他的荣誉级别和待遇仅次于班直,长驻京城。此外、军兵是根据招募时的身高,体力确定等级。待遇也不同。北宋禁军级别编制为都、指挥、厢、军四级。百人为都、五都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厢、两厢为一军,十军为一大军,上四军都为大军。可是、上述仅在理论上,然而从客观上少见如此,其实不如上四军。军中级别之间,为将领提供有机会以长期统帅一支大部队,军中少见有规范的编制。在降临战争时如急需用兵,北宋朝廷从各大军中每抽几个指挥组成部队,由此以达到将不知兵,兵不识将之目的。 2、武器装备 北宋武器装备技术在中国历史上颇具发达,其中远程武器是中国冷兵器中较为先进。北宋的弓弩是继唐朝之后,朝廷发明出一次多并发的大弩,床子弩等,它适用於守城。其床子弩是在唐代的绞车弩基础上改进而来,发展将两至三张弓有效合制,为此、该弩的张力和强度发辉至极。张弩时采用坚实而粗壮的绳索将弩弦扣连在绞车上,当士兵们绞车摇转,即将弩弦张开,安好巨箭,每当弩放射时,由士兵以重锤猛击扳机,弦弹机发、箭射向远方。 在《武经总要》记载的新形合制弓使用的床弩有八种,采取依弩的强弱或射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弓床子弩,弩床上装有两张弓,其分别置於粗大的弩臂前端与后部,发射时、先采用一条两端带钩的粗大坚实的绳索,一端钩住弩弦,另一端钩住绞车的轴,此时、需五至七位或十余位士兵合力转动绞车,将弩弦张开,由装箭专管的弩手将弩箭安好,扣在机牙上,瞄准目标;每当放射时,由专管的弩手高举重锤猛击板机,即巨弩箭飞向目标。此类箭粗大,箭镞扁凿形,所以、称之为“凿子箭”,它的射程约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五步之远。 二类称之为三弓床子弩,它比第一类更强大,射程超出一倍。其弩臂上共有三张弩弓,前端安两张、后侧装一张,它在弩床上以前后排安。因该床子弩力更强,由此得名“八牛弩”之称,形容它需“八头黄牛”之力才得拉开。如以人力,一般需人二十至一百,射程在二百至三百步之远。此三弓床子弩的所用弩箭更大,具粗壮的箭杆及铁制的箭羽,杆前装有三棱刃铁镞,因为它的大小与士兵所用的长枪类似,由此得名“一枪三剑箭”或“踏橛箭”。此外、它还有一项功能,如攻敌方城堡,将箭射向敌方城墙,以弩箭深插入墙内,留有半截箭杆与尾羽露墙外,当攻城的士兵前往时,取得己方的掩护下,迅速攀着箭杆登上城头,有助为攻陷城池。因为、该弩箭有用於攻城士兵攀登之踏橛,因此得名“踏橛箭”。 神臂弓也是弩一种类,它的制造方法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麻绳扎丝为弦,铜为马面牙发。其弓的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该箭木的羽长数寸,射程在二百四十余步之远,入榆木半秥。上述是神臂弓在史料中有记载。鉴于其弓之威力,所以称之为“神臂弓”,适合用于野战,它能抵抗敌方的重甲兵种,如床子弩有效的用于防守。北宋时期有关箭一类,在《武经》记载中的钢箭、铁骨丽锥箭、木扑头箭、三停箭、飞羽箭等。其箭类均是适合用於单兵,每当一士兵的力量便可发射,也便于行军野战,它在前线战场的队伍中配备量是最大兵器。 在研制弓弩之后又接着研制一种比床弩威力更强的远射兵器,它是分别类型的原始炮“发石机”。北宋之前,在中国兵器史上也曾有过投石机,可是在北宋前尚无图样标识,自从《武经》记载才有投石机图像。在历史上尚没迹象有火炮前,其发石机在战场上是远珵的重型武器。发石机是取之杠杆原理制造,将一根伸长的炮梢,其为粗大的杠杆装在转动的横轴上,又将横轴架在构成粗大坚实的炮架上。在炮梢的一端采用绳索连着一个用来兜装石弹的皮窝,另一端系上几十根拽索长绳。当需放射时,由一个士兵负责将石弹放入皮窝上,然后它以几十个士兵迅速猛拽动拽索,梢杆迅速反转将放入皮窝中的石弹以高速抛向远处。以巨大的石弹将敌方防御的工事摧毁,亦可防御将敌方的攻击性器械毁灭,而以其杀伤敌方士兵,由此击乱敌方的阵线。 在《武经总要》记录一共有十几种样式炮,其中有七梢炮、五梢炮、双梢炮、单梢炮、旋风炮、柱腹炮、虎蹲炮、合炮、车行炮、行炮车、卧车炮等。还有轻便只需两位士兵操作的“手炮”,毎次射发弹半斤重,上述列举的各式炮中,如七梢、五梢、双梢、单梢等,其结构基本相同,均是由四根脚柱与方形架上装炮梢,炮架按轻重彶别划分,七梢炮最重,将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向前抛掷五十步之远,该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位士兵定炮,二百五十位士兵拽索。野战轻便操作单梢炮,四位士兵拽索,一士兵定炮,将二斤重的石弹抛掷五十步之远。柱腹炮及虎蹲炮均亦安有炮架,它可不是以四根脚柱构成方形、是三角斜形架,便为应用灵活,其炮的操作需七十一位士兵,它能抛发十二斤重石弹,而程投五十步之远。另一门称之为旋风炮,该炮没有固定架子,它固竖在一根巨大的“冲天柱”上,在柱端安有炮梢轴,其炮梢随意调动方位与发射,但是、它缺之架座,当发射时缺乏稳固,然而它所用的炮石弹不得超重,限重三斤。将上述几类炮装置安在轮车上,便形成多种石弹车,石弹车分别有两轮与四轮。 北宋研制有完整的铠甲,它来自唐代的铠甲基础上改制。北宋初年,在南北的作坊制造出大量铠甲,该铠甲的品种款式多样;其中有浑铜甲、涂金脊铁甲、素甲、墨漆皮甲、铁身皮副甲、铁钢朱漆皮甲具装、金钱朱漆皮马具装等。甲胄的质料有皮、纸、铁三种,铁铠甲最为贵重。其步兵使用的称之为“步人甲”,该甲身为一片整,由十二列为小长方形甲片组成,甲上方是为保护胸和背部分,采用带子从上肩系连,腰部用带子向前束扎,垂下两片左右膝裙。其身甲上缀披膊,而有两片披膊左右与颈背后连为一体,采用带子系扣颈下,头部兜鍪的是圆形覆钵状,其后侧垂缀着长的颊项,在顶上中间插着三朵缨球。 骑兵所用长枪在它的枪首侧面加有双倒钩、单倒钩,或者在长枪它的杆上装环,称之它为“环子枪”。在步兵中使用的居多是素木枪、鸦颈枪等。梭枪(标枪)是一种值得军营注意与便利使用的兵器,它的枪柄虽较短,仅有几尺长,北宋自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用中汲取来的新兵器。它是配合盾牌使用,士兵是一手举着盾牌保护自己,另一手拿着梭枪,它运用与敌方格斗拼刺,亦便向敌方投掷,以击中几十步之外的敌兵,所以又称之为“标枪”。在北宋所运用的各类枪中展现,其中有胡风类型,如蒺藜枪,它在枪头和枪柄间加一个蒺藜骨朵,促使长枪不仅用于刺,而且兼用砸敌兵。在《武经》中记载的九种枪,其中有环子枪、素木枪、鸦颈枪、锥枪、梭枪、单钩枪、双钩枪、锤枪、大宁笔枪,今不以逐一说明。 北宋初期军营中马甲有皮质和铁质两种,至中期的马甲改用皮质为主,而在结构上合理与完整,包括鸡颈、面帘、荡胸(即当胸)、该马身甲和搭后有五部分组成,披裹於战马上,为护住战马的头部、颈和躯干,留出耳朵、眼睛、嘴、四肢和马尾露外。其皮马甲涂漆,起初是涂黑色,然后逐渐改为朱红色。北宋晚期在甲胄开始改为轻甲,为单兵轻便,兜鍪也减少,然而在质量上也出现劣质。北宋的长枪兵器基础来自唐制与加以改进,主流兵器是长枪,其中有大刀,棍棒等。在长枪中有共同特点,枪杆居多是木棒,上装刃、下装鐏。长枪中部分是供骑兵之用,居多供步兵使用。 其短兵器品种多及造形复杂,兵器中占多是刀剑,该刀的形状简单和笨重。在《武经总要》列举“刀八色”:“刀之小别,在军兵中有笔刀使用,称之有定我、划阵、太平、朝天、开阵、偏刀、车刀、匕首之称;掉则制有两刃山字,要皆小异,故不悉录”。便称之为:欢耳刀、掉刀、戟刀、凤嘴刀、屈刀、眉尖刀、掩月刀、笔刀,自从民间常有的刀兵器称之为朴刀。在《武经总要》之外的朴刀,是一种常流传在民间的武器,其武器在军兵中影响甚微,扑刀它的功能方可兵农并用,所以、在民间就朴刀便广泛使用。为此、在朝廷曾申诉多次,则不得私造和使用,但沒能完全禁止。朴刀的刀头短、刀柄长,刀身无鞘,长刀柄方可取下刀头,刀柄可作杆棒之用,也可以安上短柄便用于“刀耕火种”的“畲刀”之后便是农具;当安上了长柄是原来的“朴刀”。 北宋的剑造形较为单一,它多来为唐式,剑在战场上的作用率微乎其微。在刀剑之外,其所谓的“杂兵”如蒺藜(又名骨朵、蒜头)、斧头、烈钻、铁鞭、铁锏、火钩等。其中铁蒺藜骨朵便是一根棒在顶端安上圆球形的一个锤头,锤头呈多瓣球状所称为“蒜头”;为制成带刺的蒺藜形状称为“蒺藜”,其铁蒺藜骨朵是羌戎兵器,在汉朝时已用于中原军队。如铁鞭、铁锏和斧头它的外造形基本来自唐代,在许多书籍中有记载,今不细阐述。此外、兵器中烈钻它的长度为一尺五寸、宽为八寸、柄长为三尺,有拐。另种兵器火钩象似钩镰枪,但将它的枪头制为双钩刀。 上述;北宋的部分短兵器中它的外形制造是来自唐代遗制,同时、因长期与少数民族抗争过程中,也汲取少数民族短兵器它的一些优点。由此、契合北宋自行研制开发的重型武器和完善短兵器,其较为完善的武器装备,它足已居当时军器的领先地位,此后、为南宋时期的武器装备在研制与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二、南宋军制与武器装备 南宋的教育、文化、科技、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至巅峰,但是、南宋中期,朝廷仅统制少数高级将领,而到晩期军营中滥授滥设将官,因此造成十都统司军事体制的崩溃,从而都统制地位的降低。但是,南宋武器装备的实力居中国古代技术发展高峰。自从南宋初期,朝廷对兵器的研制与发展更加重视,为了改善兵器质量,在大规模军器监之下和汇集全国的精工巧匠,与其交流经验和提高技术。首先、南宋的冷兵器种类已经基本齐全,然而武器装备的分类明晰,并在训练或实战中均有效发辉,在《武经总要》的史书有记载。 南宋的火药兵器随着出现与应用,在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具显著的时代,它从冷兵器时代步入与火兵器并用。从此、在中国兵器史上因南宋火兵器的开发与完善,它为中国兵器史添上重墨一笔和军事装备发展史上居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南宋在兵器装备上的科技先进却没给军事上带来优势,其与南宋的军制和崇文抑武的施政纲领有着密切关系,导致南宋武器装备的优势尚未给军事带来有效发辉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