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铁城雄风:遂城保卫战 北宋成功挫败辽军进攻(1)


    
    城市攻防战因其作战难度大、战斗消耗严重,向来是令所有军事统帅都头痛的作战方式。尤其对进攻一方更是如此。历次城市攻防战无一例外的给攻、守双方都带来极为惨重的损失。有时候一次城市攻防战的结果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战争全局,成为战争的转折点。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多场攻、守双方势力对比悬殊的城市攻防战。这些战役都对整个战局甚至对交战双方此后的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情况在宋代尤其明显。宋代是中国古代武力非常贫弱的一个时期。宋朝在与周边邻国的战争中经常是败多胜少,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多场城市攻防战,直接影响到宋朝和周边国家命运。这其中除南宋时期的合州之战外,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首推北宋初期爆发与辽、宋之间历史上著名的遂城攻防战。遂城攻防战中宋军的胜利有力的支援了正面战场,直接导致辽国对宋入侵的失败。而遂城攻防中宋军的主帅,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名将杨延昭。也就是小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那么,遂城攻防战是如何发生的呢?面对强大的辽军,杨延昭又是如何防守遂城并最终成功的挫败辽军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以其统治者重文抑武的作风“闻名于世”。这导致宋朝除开国初期对辽国有过几次大规模进攻外,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宋朝留给后世的始终是软弱受欺的印象。遂城攻防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要说遂城攻防战,就必须先介绍一下战役中宋军的主帅,北宋名将杨延昭。他的父亲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名将杨业。杨业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人。原为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北方割据政权北汉的将领。在北汉帝刘承钧手下任建雄军节度使。期间,多次击败辽国进犯,屡建战功。号为“杨无敌”。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杨业与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一道归降北宋。归降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是降将,加之宋太宗生性多疑,一贯不信任武将。因此杨业并为受到重用。同年,为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周”,宋太宗趁灭北汉余威,大举北伐辽国。结果由于轻敌冒进,加之宋太宗对前线将领的指挥权做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导致宋军在高梁河之战全军覆没。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孤身仓皇逃回开封。高梁河之战的失败给宋朝造成严重打击。战后,辽国开始不断袭击宋朝边境,造成严重损失。而此时边境地区宋军诸将大多是无能之辈。无奈,宋太宗只得启用名将杨业。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丧失燕山天然屏障后宋朝在北方长城唯一的天险雁门关,保障整个北方防线的安全。但是,生性狡诈多疑的宋太宗对杨业依然百般提防,设置诸多限制。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规定杨业麾下兵力最多不得超过一万人。
    公元980年,辽朝大举南侵北宋,以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而杨业手下只有只有三千兵力,而且大部分是步兵。双方兵力相差极为悬殊。面对强敌,杨业以步兵在正面佯装抵抗并逐步后退,以诱敌深入。同时采取远后方大纵深迂回的战术,亲率仅有的几百名精锐骑兵抄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辽军后方。杨业命令所有骑兵在战马的尾巴上都拴上树枝拖在身后。这样奔跑时会卷起大量烟尘,让对方无法辨清虚实。随后杨业率骑兵发起冲锋。辽军南侵后,一路上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异常骄横。轻敌冒进。根本没有料到杨业敢于以区区三千人进行抵抗,更没想到杨业能主动发起进攻,因此毫无防备。宋军从辽军背后发起冲锋,战马后面拖着树枝卷起大片尘土,一时烟尘滚滚,战马嘶鸣。杨业一马当先率宋军铁骑冲入辽军阵中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加之弄不清后面究竟来了多少宋军,一时间胆颤心惊,阵脚大乱,纷纷溃散。杨业带兵趁胜追击,掩杀十几里杀伤大批辽兵,射杀一名贵族,还活捉了一员辽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宋雁门关大捷。雁门关大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是宋、辽战争中宋朝少有的大胜仗。杨业在此战后威震塞北。“杨无敌”成为令辽军闻风丧胆的称号。但是,杨业取得的胜利并没有为他在祖国带来多大的荣耀。相反的,北宋其他边关守将以及朝中的那些“大儒”们对他的成功充满嫉妒。纷纷上书弹劾,甚至公然明目张胆的捏造“证据”诬陷杨业“谋反”。宋太宗对杨业这个“降将”本来就不信任,但迫于北方防务的压力不得不用。因此,宋太宗将所有参劾杨业的奏折封好,派人送给杨业。一些评论认为这表明了宋太宗对杨业的信任。但灵云认为,这种举动更多的是对杨业的一种“旁敲侧击”。杨业就是在这种不信任的压力下为宋朝镇守北方边境的。
    公元986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由其母亲萧太后摄政。宋太宗在没有经过任何实地考察,没有任何权威情报的情况下,武断的认为,辽国“老主丧,新主年幼。孤儿寡母国内必乱”。于是趁机大举伐辽。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北方名将杨业则做了潘美的副将。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由于杨业的勇战,很快就收复了云州等四州。但是,由于宋军前线将领深受限制,根本没有应急的指挥权和调兵权。而宋太宗赵光义本人又根本不具备作为统帅的才能。致使宋将米信所部造偷袭,首先覆没,后方粮道被切断。导致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和中路军田重进因绝粮陷入困境,加之腹背受敌而前线将领有无权临阵随即指挥。最终宋军主力中路、东路20万人全军覆没,宋军败局已定,全线溃退。败局下,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也开始撤退。但因为还要掩护已经收复的四个州的百姓撤回中原,所以西路军撤退的速度要慢得多。当撤退到狼牙村时,辽军攻占寰州(注:今山西朔县),逼近宋军。于是,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主帅潘美也赞同。但问题是潘美并没有实际指挥权。因为他身边有个监军王侁。王侁本身是靠阿谀奉承爬上高位的,根本不懂军事。但他坚决反对杨业的战术,因为他秉承的就是宋太宗对杨业的不信任。同时他强令杨业领本部人马殿后。由于王侁有最终决策权,潘美也不得不屈服。因此,杨业被迫率领不足1万人的兵力在后面阻击辽军。作为杰出的军事家,杨业知道此去很可能回不来了。因此含泪请求潘美允许留下自己的长子延昭,同时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步兵和弓弩手。待他退到谷中后夹击辽军。但是,在埋伏一天后,监军王侁贪生怕死,断定杨业已经阵亡。因此强令潘美将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当杨业退到谷中,没人接应。被数万追击的辽军重重包围。最终,所部数千将士全部战死,其中包括杨业的部将王贵和他的幼子杨延玉。杨业本人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最后因战马中箭,落马被俘。在辽营,杨业严词拒绝了辽国劝降,绝食三天三夜,壮烈殉国。享年55岁。杨业战死后,王侁为推托责任,勾结边将,悍然诬蔑杨业“通敌叛国”。后来杨业妻子佘氏和长子杨延昭写血书,与朝中数十名重臣以及有良知的边将联名上奏,才使真相大白。潘美被降职。直接责任者王侁革职查办,刺配金州。杨业死后,宋朝丧失了北方边境的擎天支柱。加之两次北伐均告惨败,开国精锐之师全军覆没,无力再次北进。因此,辽国开始连年攻掠北方边境。在这种危局中,本文的主角。杨业的长子杨延昭,继承他父亲的事业,等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续写“杨家将”的功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