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宋辽瀛莫血战:宋朝强大的纵深防御阻挡契丹铁骑(5)

范廷诏瀛州之战虽然历经苦战,但没能及时赴援,虽有一定责任,但也有其苦衷,且能够知耻后勇,莫州大破辽军不愧为宋朝的优秀将领!事实上宋真宗也并没有要处罚范廷诏的意思,我们可以解读一下一段宋史高琼传记录的的对话“先是,范廷召、桑赞所将边兵临敌退衄,言者请罪之。以问琼,琼对曰:“兵违将令,于法当诛。然陛下去岁已释其罪,今复行之,又方屯诸路,非时代易,臣恐众心疑惧。”很多人读了前半句,误解为,真宗要处罚范廷诏!但实际细读,全句理解,尤其是高琼的回答就明白了,要加罪的并非范廷诏等人,而是范廷诏部队里一些“临敌退衄”的边兵。高琼实际说得很明白“兵违将令”言下之意就是士兵违反了军纪,显然这条是不适合针对范廷诏的!宋史这段对话实际是编辑过的,笔者在王圭的《华阳集》中也看到了这段对话,但用词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更为清晰“髙阳之战范廷召等所领兵颇闻有不用命者,今释不诛,后何以责死力。真宗以问王对曰:前日圣恩释之令其众分隶诸将,一日闻召而欲诛之,方疆场多虞傥众惧而变生臣窃为国家忧。”从这段话很容易能看明白要问罪的是范廷诏手下不用命的一些士兵,根本不是针对高级将领,这也驳斥了一些所谓范廷诏为了逃避罪责谎报军情的言论!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正面了范廷诏是血战而退,中国军事通史所谓不战开溜的言论对于一本权威实际来说是多么可笑和不负责任! 
    六、战术分析
    战术上看,辽军战术是高明的,避实击虚不和宋军坚阵过多纠缠,运动中歼灭敌人。瀛州之战,占据内线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外线弱势兵力,可谓教课书般的经典。在敌国土地上化外线为内线,占据有利位置,令人拍案叫绝,努尔哈赤的萨尔浒内线破外线不过是形势必然,而辽军次战却是在敌国土地上主动创造内线优势,占据内线,离心攻击,更胜之一筹。
    但要指出的是傅潜畏缩不战,也为辽军充分展示内线优势提供了便利,伟大西方军事家约米尼认为:10万内线军队对三支3万人的外线军具有天然的优势。但40万军面对3支10万人的军队这种优势将荡然无存。外线部队数量多到一定的级别后,由于战场容量限制使得内线军数量优势不能发挥而陷入苦战,使得外线合击成为可能。其次内线军由于必须出动的人数增多补给困难会加剧,而且人数多其机动力优势将大打折扣,而且留守部队也必须增多而容易和敌人发生纠缠而无法摆脱,虽然主力获胜但非主力的失败将严重抵消胜利的战果!
    傅潜拥兵八万而遣兵不过一万使得范廷诏部几乎一个昼夜就被彻底打垮,康保裔等也来不及全军赴援。如果范军兵力能够雄厚一点多少能像康保裔那样撑上2昼夜,其他军团赴援可能就更大了!对于康保裔来说和张凝分兵意义不大,张凝的背后袭击并没有对辽军造成突如其来的重创,笔者认为瀛州地界平坦难以埋伏,杨疃又是军事要塞《方舆纪要》记载杨疃“旧城周十六里,内有子城,周三里,宋时筑以屯兵”辽国不可能不加监视,所以所谓张凝传所谓的的:“出其不意”其实根本就是在辽军掌控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前后夹击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作用不大,反倒加剧了康保裔的兵力劣势,为辽军各个击破!
    而在唐河傅潜占据了内线优势,辽军分兵劫掠,切断镇,定联系兵力分散,傅潜派出的李继宣,田敏军离心出战均获得胜利,但傅潜却不敢充分利用内线的优势,只是一味龟缩,第一阶段辽兵势盛,不战尚属合理,但第二阶段在得到大名和河东部队增援实力大增,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时仍然拘泥防守,不敢放手一战,说明了傅潜的统军素质和耶律隆庆相比差距甚大!也导致了瀛州的惨败。
    七、结语
    瀛莫之战一场惨烈的大型战役,也是一场经典的攻防战,双方均蒙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这一战基本奠定了咸平三大战的辽国继续采取攻势宋国继续守势的格局。宋军再次领略了辽军坚韧的战斗力和耶律隆庆,萧达凛这两位优秀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辽方也领略了宋军的强悍战斗力,强大的纵深防御。通过一次次的战役宋国的防御体系也日趋完善,到了澶渊战役,辽国进攻很难再讨到便宜了反倒损失惨重,而宋方也无力反攻,正如曹彬临终前嘱咐真宗的那样“太祖英武定天下,犹委孙全兴经营和好。陛下初登极时,承矩尝发书道意,臣料北鄙终復成和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