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的“恢复”情结[下](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51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2]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1页。 [13] 王夫之之语见《宋论》卷一之八,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5页。 [14] 《云麓漫钞》(卷二)、《湘山野录》(卷中)分别记录了太祖在内南门和朱雀门说的完全一样的话:“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1页;文瑩《湘山野录》卷中,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页)也许两事是一事,也许都是误传,然而不约而同虽不足以说明事出其有,但却可以说明事有其传。 [1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开宝五年十二月乙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册,第112—113页。 [1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二月壬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册,第4页。 [17] 《从军行》,载《全唐诗》卷五十,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册,第611页。 [18]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载仇兆螯《杜诗详注》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册,第238页。杜甫《草堂》又有:“健儿胜腐儒”,虽前句说原因在于“天下尚未宁”(载同前,第3册,第1116页),但终是当日风气之写照。 [19] 《旧五代史》卷一○七《杨邠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册,第1408页。《新五代史》亦谓此语“不知大体”。(卷三十,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册,第333页。) [20] 《新五代史》卷三十《王章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册,第335页。 [21] 田况《儒林公议》卷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22] 王銍《默记》卷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6页。 [23] 庄绰《鸡肋篇》卷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5页。 [24] 《张载集》附录《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81页。《宋史》卷四二七《张载传》在“名教”后有“可乐”两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6册,第12723页)。 [25]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3页。 [2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己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册,第1162—1163页。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又谓有“龙图老子”之称(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 [27] 靖语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论狄青不可独当一路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册,第4228页。 [28] 陈东死后,高宗屡屡表示“朕甚痛之”“深悔过之”,直到绍兴四年(1134)还说:“八年于兹,一食三叹”。(《少阳集》卷六《追赠朝奉郎秘阁修撰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四库全书》集部第75册,第330页)又,胡铨上书“请诛秦桧以谢天下”,高宗震怒,欲杀铨。“谏者以陈东启上,上怒为霁。”(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集《请斩秦桧》,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7页。)可见高宗对陈东之冤死有特殊敏感。 [29] 《范文正公集》卷七《岳阳楼记》,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30] 《世运和士风——清儒气象论》,《中国研究》1995年6月号,第33页。 [31] 《宋史》卷四七五《张邦昌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册,第13792页。 [3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建炎三年八月丁卯,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册,第524—525页。 [33]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韩世忠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2册,第11359页。 [34] 好问劝止邦昌时所说,见《宋史》卷三六二《吕好问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2册,第11331页。 [3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七元祐二年三月辛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册,3758页。 [36] [37] 《春秋左传注》成公四年,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册,第818页。 [38] 如唐太宗尝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太宗贞观十八年十二月甲寅,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3册,第6215—6216页) [39] 《春秋公羊传注疏》昭公二十三年,载《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下册,第2327页。 [40] 《韩昌黎文集》卷一《原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此处所谓“诸侯”与“中国”同义。清《康雍乾间文字之狱》转述此语时谓:“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中华野史》《清朝》卷二,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0页)即将“诸侯”替换成了“中国”。 [4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一太平兴国五年十二月辛卯张齐贤《论幽燕未下当先固根本》中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册,第184页。 [42] 《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李至《乞怀柔北狄》中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册,第4443页。 [43] 《宋史》卷二七三《何承矩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7册,933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