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书法: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卫夫人把字拆开,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蘸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王羲之体会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的感觉,那个“点”,蕴含的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一”可以说是文字,也可以说就是一根线条。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模仿前辈书法家的字。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在地平线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云低低地在地平线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这就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在空中感觉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
    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有力,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让人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让人领悟到了开阔和胸怀。“万岁枯藤”让人懂得了强韧与坚持。
    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人生的导师。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一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