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李广为何不被封侯(1)

“李广不封侯,古往今来同一哭”,应该说是一句名言,我很早以前就听说了。据说这是一个不知何方高人何时何地出的上联,我想了很久,也没对出来。查资料,也没查着。倒是查到了一句唐诗,是一个叫崔峒的诗人写的“自叹马卿常带疾, 还嗟李广不封侯。”(《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看来民间感叹李广不封侯的是大有人在。其实从比李广晚不了几年的司马迁写《史记》的那个时候起,对李将军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就非议颇多了。为什么老百姓对这个问题总是梗梗于怀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封侯的好处是大大地,一方面享有荣耀的头衔和崇高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抛开头衔和地位等虚名,还有很多实惠,比如享有封国或食邑;可以置官署;爵位世袭,子孙三代都幸福;坐享衣食租税;免服国家的某些劳役和减轻惩罚等等等等。 
    是谁规定“侯”有这么多特权呢?当然是当权者,是当权者为了维护其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爵制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周代,《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稍晚一些的《礼记·王制》中,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我们常说的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这五等中的“侯”,是西周、春秋时代所行的最普遍的爵称。但这个“侯”和李广没有被封到的“侯”还不是一回事。广大人民群众所希望李广被封的是“列侯”,原先的名字叫“彻侯”,是商鞅变法的产物之一。秦国从那次变法以后,实行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商鞅虽然被车裂了,但他制定的许多制度却因袭下来,一直到汉代,还继续采用秦时的二十等爵,只是做了些小改动,把“彻侯”改成了“列侯”,为的是避讳,因为汉武帝的名字叫刘彻,同时,把列侯与二十等爵相分离,与王爵共同构成封爵制度。自关内侯以下,为赐爵制度。赐爵也享有相当多的特权,但没有封爵的优越性大。 
    汉代封爵制度,对后世影响颇大。诸如诸侯不得参与政事,唯得衣食租税;非皇子不王;非功不侯;无子国除等重要原则,均在不同程度上为以后的王朝所沿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汉代封爵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充分体现了论功行赏的公平竞争原则,能够为人们所接纳和采用。而恰恰是这种合理的制度,却在李广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身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也就难怪有人抱不平,为之呼吁了。但是,老百姓的眼光毕竟是有局限性的,他们只看到了给李广封侯的可行性一面,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给李广封侯当然会给他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从李将军的表现来看,给他封侯也未尝不可。然而,作为当权者,作为掌握封侯大权的汉武帝,就不能从李广的角度考虑问题了,他考虑的是他的皇位和他的王朝。 
    公元前141年,武帝即位,开始了掌握中国的命运达54年之久的历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一种新的纪年方法被采用,那就是年号。武帝所用的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年号叫做“建元”。这两个字用的非常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没出几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接下来就是楚汉相争,汉初消灭异姓诸王的战争和同姓诸王与皇帝矛盾而爆发的七国之乱。虽然这中间有过相对可以被称颂的“文景之治”,但总的来说,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之间的那段日子,社会是动荡的。只有到了汉武帝,中国的新纪元才真正开始。 
    汉武帝当然很珍惜他所治下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那些能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的实权派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他上台伊始,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巩固他的皇位。首先,他实行了削弱封国的政策。封国与皇帝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贾谊和晁错都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意见和建议,晁错更是因为侵削诸侯,疏人骨肉而“衣朝衣斩东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但是汉武帝是个有坚定信心和工于心计的人,他没有跟诸侯对着干,而是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适当措施,有个叫主父偃的揣摩到了皇上的意图,“……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前汉书·主父偃传》)“……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前汉书·中山靖王传》)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极大地削弱了诸侯势力,防止诸王怀有独立思想。在削弱封国的同时,汉武帝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打击豪强。“……偃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之。” (《前汉书·主父偃传》)“……元朔二年三月,……徙郡国豪杰及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前汉书·武帝纪)“……太始元年春正月,……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同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