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以史为鉴――大汉和大宋,两个政策,两种结局!

《汉武大帝》的热播,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封尘了二千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我国自周至秦数百年间,一直遭受来自北方凶奴民族的侵掠.他们飘忽不定,驰骋呼啸,烧杀抢掠,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恐怖.笑傲群雄的秦始皇,也徒呼奈何.不得己征调全国男丁修筑长城,以资抵御,终于激起民怨,丢了江山.及至汉高祖亲率大军,欲剿灭凶奴,不料兵败被围,最后只得割地赔款,和亲献帛以求得边境安宁.然而,尽管如此,散居在万里农牧线上的凶奴骑兵,仍然杀民众,毁城舍,掠财物,使我终日不得安宁。
    文景之治,休生养息,我国力日见强盛。汉武帝继位后,摆在这位少年天子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即沿袭祖训,继续绥靖政策,另一条就是更法改制,积极备战,主动出击,从根本上给于凶奴以致命反击,彻底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这是一个大胆的史无前例的军事战略,能否成功,谁也没有把握。因此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彻顶住压力,起用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下人担纲军事指挥重任,举全国之力,通过几次大决战,辅之大棒加胡罗卜政策,终于歼灭凶奴主力,迫使余部归附,溶入中华大家庭。我国现在的疆域,基本上是那时所形成的。通过这一战略决战,使两汉维持了几百年和平局面,中原大地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并打通了西域之路,客观上促进了历史前进。这一伟大功绩,与千余年后的大宋王朝比较,便一目了然。
    大宋王朝确立前,其客观背景与大汉基本相近。也是经历了数百年军阀混战,人心思定。"陈桥兵变"赵氏登上大位。不久宋太祖也率兵意欲平定北方,解除威胁和侵扰。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此辈同样兵败被围,同样割地赔款,被迫采取绥靖主义政策。也许是汉武帝著名的"罪己"缘故,也许后世放大了"穷兵牍武"的恶果,总之,以后几代大宋天子,从来就没有一个想过采取汉武帝养精蓄锐,主动反击策略。尽管来自北方的侵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最可笑的是,居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名燥后世的赵普,提出荒唐主张作为基本国策。赵普天真地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百姓生活富裕了,那么"外番"就会归附大宋仁德,就不会有战争了,没有战争,自然"外番"就没有立足之地,如此一来,即可国泰民安,永享太平了。不可否认,在这一国策之下,宋朝的经济文化科技,城市规模和商品交流得到空前发展,达到自封建社会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都在按赵普所预计的方向发展,接下来只须等待"外邦"归附,天下一统,山呼万岁了。
    实事求是的说,大宋的官吏包括皇帝老儿,大多是艺术家文学家,颇具教授甚至博导水平。然而,任何一种学术和理论,都有其边界和条件。当学问做到玄而又玄时,也就离亡国不远了。果然,大宋立国仅仅百多年后,也就是其经济高度繁荣,人们富得毫无斗志之时,北方"蛮夷"驱兵南下,毫不客气地血洗东京,以及大半个中原大地。一切繁花似锦如过眼烟云,昔日仟佰市井堂皇宫殿顿成瓦砾,不管是有产阶层抑或下层百姓,均在劫难逃!
    真所谓行恶得善,大汉和大宋,两个策略,两种结局。前者背负"穷兵牍武"骂名,暂时地劳民伤财,却求得几百年安宁。后者看似"仁德",却带来生灵涂炭,横尸遍野,不能不令人深思。
    又是一个千年过去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决非马背上的屠刀所能比拟的,采取何种策略,将决定我辈及子孙未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