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世界罕见的健美操”—难度颇大的黎族竹竿舞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现有人口一百三十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竹竿舞(又称打柴舞)是我国黎族地区以竹竿为道具的一种舞蹈,盛行于海南岛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目前已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黎族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黎族竹竿舞。与此同时,黎族叮咚也会辅助演奏,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据介绍,黎族竹竿舞最初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竹竿舞的产生完全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除了选拔优秀青年外,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 
    据悉,在国内外所有的竹竿舞中,黎族竹竿舞的动作难度最大,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外地普遍采用4对竹竿,而海南却使用5对竹竿,而且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翻飞,时而脚下、时而头上,最惊险的时候,竟然有三对竹竿在头上、两对竹竿在脚下同时夹击,跳舞者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打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跳舞的黎族青年男女居然胜似闲庭信步,在竹竿的夹缝中随意追逐、打闹,而且还不时摆出梅花型、8字型等优美的造型,有的甚至还会做出腾飞、手撑地等超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黎族竹竿舞的各个环节都流露出黎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他们凭借跳竹竿舞寻找“搭档”,增进情谊。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在海南,黎族竹竿舞是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在外地人的眼中,竹竿舞也已成为海南和黎族的一个符号。可以说,黎族竹竿舞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黎族的民族文化,并亲身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是国外友人眼中“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