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相声大会"而名噪一时的老北京茶馆:启明茶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4 北京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如今北京街头咖啡馆众多,老北京则是茶馆遍及四九城。而且,在茶馆里还可以一边品茶聊天,一边听相声。位于西单北大街的启明茶社就因“相声大会”而名噪一时。 西单商场地处西单北大街坐东朝西,南起西堂子胡同,北至槐里胡同。绵长的西单商场惟东北隅有一个后门。虽在深处那里却热闹非凡,常年笑声不断。因为这里的启明茶社每天有日夜两场相声大会的演出。 启明茶社与别的杂耍园子不同,进门不用买票,零打钱。又与一般撂地零打钱的场子不同。撂地场子打钱时见有人溜走便说“走的那位他家出事啦,他媳妇跟二和尚跑啦”,甚至咒念“他家着火啦”。启明茶社则不然,在打钱时见有人走则说:“家赀万贯,也有一时不便。没带零钱不要紧,来听我们相声就是捧场。” 启明茶社与撂地的相声场子不同还在于所说的段子都比较文明。虽然演出的段子有《吃招待》、《妓女打电话》,其实并非黄段子,是讲笑话。 《吃招待》的“底”是那人点菜,指了菜单子上的“小账加一”(不识字)。 《妓女打电话》的“底”是商店的电话话筒包扎上红绸子,原为预防妓女借电话啐唾沫。 1947年,启明茶社的相声大会中场出现一个约10岁上下的小演员(被破例安排上场次序)名叫赵振铎。由其师爷老演员赵霭如捧哏。尽管“童言无忌”,也适可而止。例如在垫话中:“我这伙计说相声好几十年了,也比不了人家唱曲的女演员,人家唱曲的女演员唱完一段下场后,保不齐后门就有请吃个便饭的、送个袍(衣)料的。我这伙计说相声那么多年了,谁请他吃过便饭呀?”捧哏:“从来没有。”“谁送过他袍(衣)料啊?”捧哏:“更从来没有。”“可话又说回来啦,有人请你吃便饭,你敢去吗?”捧哏:“有请的,我就敢去。”“有人送你袍(衣)料,你敢要吗?”捧哏:“有送的,我就敢要。”“你知道人家安的什么心呐!”(以上因是“死纲死口”,使过多次,以致观众大都记得。童言无忌也不计较) 当年启明茶社每场演九段对口相声。出场次序是:赵春田、二蘑菇(常宝林)、苏文茂、孙玉奎、赵振铎、王长有、谭伯如、罗荣寿、李桂山、王世臣、赵玉贵、三蘑菇(常宝霆)、四蘑菇(常宝华)或白全福。 有时加演单口相声多是观众点的。常连安的《山东斗法》、赵霭如的《日遭三险》,曾有过约一个月中被连点三次和四次的情况。 启明茶社上演传统段子去粗取精都很精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苏文茂的《卖五器》,孙玉奎的《打白朗》,赵振铎的《菜单子》,罗荣寿、李桂山的《黄鹤楼》,王世臣、赵玉贵的《拉洋片》等。 三蘑菇、四蘑菇除传统段子外创演的新段子更为突出,如《学电台》、《影迷离婚记》。 《学电台》报广告妙趣横生。“骆驼牌爱耳染色,一袋能染白布五尺、毛线半磅,黑的特别黑,蓝的特别蓝。您洗脸的时候用上一点点,洗完……”《影迷离婚记》化装滑稽,声情并茂笑料多。后边“大贯口”是影片名。 三蘑菇、四蘑菇兄弟二人台缘最好不过。当时约十五六岁,而在观众的印象里总还浮现天真儿童的印象。那是因为约十年前与父亲常连安灌过唱片《小孩语》,几年后又拍过电影笑片《锦绣歌城》。 《锦绣歌城》故事是两个农村小孩热爱京剧进京看戏并寻找在大宅门当差的父亲,搞出许多笑料。 启明茶社是空前的相声大本营,培养出不少杰出的相声演员。约在1950年春歇业。 约1954年前后北京又有相声大会出现,地址在前门外鲜鱼口内,名为“迎秋”。阵容也非常整齐,演员有孙宝才、王文禄、高德明、高德亮、高凤山、王学义、王世臣、赵玉贵、罗荣寿、李桂山、赵春田、于世德、赵振铎、赵世忠、陈涌泉、贾振良。 这时赵振铎已是成熟的青年演员,又因原捧哏的师爷赵霭如已退休,捧哏换了谭伯如的徒弟赵世忠。赵振铎与赵世忠配合默契,艺业大进,他俩的《八扇屏》、《汾河湾》为内外行一致称赞。被老舍先生称为“相声二赵”。 赵振铎抓哏,有时既可笑又耐人寻味。如在《汾河湾》中扮演柳银环,用手绢“包头”后向观众道:“我们相声演员化装比较简单,不能像京剧演员旦角那样,化装需要一个多小时。”捧哏问:“为什么呢?”答:“不是10分钟2分钱吗?”观众大笑不已(注:当时相声已由原来票价3角改为计时收费10分钟2分钱。过去听相声比现在便宜)。 (李滨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京曲剧现状:曲剧新一代找不到北京人
- 下一篇:对天地释怀呐喊:陕北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