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杂技注重精雕细刻 走向世界还需要变化转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51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杂技和马戏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马戏值得中国杂技界关注。 从被称为当代中国杂技起点的中国杂技团成立背景来看,其组建是为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承担着对外宣传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国家形象的重任。老一辈杂技专家王峰曾写道:中国杂技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深沉、敦厚、朴实和执著奋进的性格,中国人以其无与伦比的刻苦精神创造了《耍花坛》、《顶碗》、《皮条》、《杠子》等许多“吃功”的节目;中国杂技注重单个节目的精雕细刻,表演技巧上的稳准和超凡脱俗,以及艺术上细腻抒情的民族风格。上世纪80年代,中国杂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异彩纷呈,获奖累累,取得了杂技大国的地位和影响。 然而,历经了20多年的辉煌,随着国际演艺界新形式新作品日益涌现,尤其是同行业中出现了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这样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新贵,同时确立了一种影响和主导国际潮流的样式,中国杂技最初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新鲜感慢慢消退了。目前中国杂技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演出还处于低价、低端层面。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尚未发展成为世界杂技艺术强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杂技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也应该有所改变,应该表现崛起的中国,具有新的生活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具有自信、从容的气质和开放、包容的气度。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杂技界的一些晚会介绍和节目名称动辄天地、宇宙、生命,再不然就自称蕴含了这个文化那个文化,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在情感上却离观众越来越远。实际上,还乏对杂技本质属性和表现能力的深刻认识以及有效开发,同时也没认识到杂技与其它姐妹艺术的区别和自身的局限。 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应该把杂技产业放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中考察,因此,了解国际马戏并吸收其长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当前,无比丰富的国际资源为我们做好杂技产业提供了最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吸收一些国际马戏的优势,学习一些马戏的长处,是丰富自身发展的文化资源,是明智的选择。 其实,中国杂技过去的繁荣也就是在充分吸收国外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没有狮子,狮子舞成为中国杂技的传统代表作品之一就是一种吸收。抖杠是1962年战士杂技团从越南移植过来的。近些年来还出现了像《东方天鹅》这样被誉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的创新节目和《天鹅湖》这样的杂技剧,以及广东番禺国际大马戏团的兴起,还有《功夫传奇》的国际化运作。这些都是国际交流融汇的具体范例和结果。但是,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作品在规模上和国外对我们的资源利用还很不对称,并且总体上是被动的,缺乏自觉。多年来,杂技界基本上没有在深层次上对国际文化思潮的研究和了解。 吸收国际马戏的长处,不是否定自己,而是自身强大到了足以面对世界具备包容能力的表现。要克服的倒确实是对国际马戏的优势和长处视而不见甚至排斥的态度。演艺界很习惯强调艺术的个性特点,而事实上,从实际效果上看,过于强调艺术的个性,倒往往成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辩解和掩护,成为杂技转型的思想障碍。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期待杂技的变化转型。(宁根福 黄介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陕北二人台打坐腔
- 下一篇:浅谈粤剧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