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一半的马三立(代序)


    连群给自见出了个难题:为幽默大师马三立先生写传!我说难,是说很难写好。
    别以为幽默大师的生活就一定妙趣横生。何况马三立在几代观众心中已经迷人地创造了自己——大耳凹腮,总睁不开的一双小眼,细瘦的身条在灰布大褂里晃来晃去;哑嗓子说起来从容又机警,傻乎乎的表情中夹带着锐利;对于他,最普通的事物下也可以挖出笑料,最平常的语言也能刺激人的笑神经……这个形象是他用智慧、才气和想象力创造的,但如果把他拉回到日复一日的实际生活中去,还会这么富于奇光异彩吗?艺术家的生活是淘尽了金的沙砾。他们把生命中的精华全部贡献给艺术,剩给自己的往往只是乏味、枯索和疲惫不堪。别指望着舞台上十几分钟的马三立和生活中几十年的马三立是一个样子。在这标题上颇具畅销意味的后面,怎样才能写得具有勉力、深度和阅读价值?
    连群叫我从中看到他的聪明。
    他恰恰不去为了贴近这个巨型笑星的舞台形象,硬从马三立经历中寻找趣闻笑话,渲染成篇,而把这位艺术中的幽默大师变成生活中的滑稽人。他使用了看上去最老实的办法,把生活中的马三立原原本本的端出来。他甚至根本不去碰那个充满魅力马三立的舞台形象,而是全力地、忠实地去创造马三立的生活形象或叫人生形象。这只是一半的马三立,而且比不上舞台上的马三立那么光彩夺目,那么令人捧腹,那么充满戏剧性,但这恰恰是真实可信却鲜为人知的马三立本人。
    看看这一半马三立吧!原来他几十年生涯中一直坎坎坷坷,从来不是命运的宠儿和生活的骄子,更没有飞黄腾达而只有艺术上的成功。这成功带着人生的苦涩,欢乐也并不轻松,赞许只能招来小小的嘀咕。他更多的岁月生活在社会的低层:一个富于市井色彩的人。朝夕与普通百姓相处,亲近者都感受到他的为人——平和、憨厚、正直、富于同情心。然而,他舞台上那些辛辣、尖锐、不留情面、甚至有点刻一薄,又是从何而来?他因何又成为人们印象中一个欢乐的源泉?
    读者是带着脑袋读书的。
    联想是阅读的思维。连群完全悟到这一层,他才胆敢省略掉为读者熟悉的那一半马三立,而把笔墨集中在这一半陌生的马三立身上。他着力发扬这一半的优势与价值,并通过他丰富的社会生活、历史风情、梨园掌故等丰富的知识,活生生地复原了这位幽默大师大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相信读者会把两半马三立——书上的和自己心中的——合并成一个,从而获得出更完整、充实、立体的马三立来。这种合并是读者的再创造。通过再创造,便会弄懂生活和艺术在艺术家灵魂中互为因果的关系,弄懂幽默不仅仅是一种才能,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人生向往和人生武器。
    一部传记如果把主人公写得使人们感到更接近,更亲切,并被得到理解,那不就是成功了么?
    作者:冯骥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