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相声语言初探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我们则习惯的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了强调相声语言的重要,曲艺界又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相声要有"包袱",要想写好包袱,语言必须十分简洁而生动。平常说"看戏","听相声"。在没有任何布景、道具、音乐、表演的陪衬和烘托的情况下,就要使坐在收音机旁的听众大笑,足见相声语言的魅力之大。相声语言有些什么特点哪?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一)简洁凝炼
    相声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用长句子,不用长的附加语。像"一位两鬓银白、面目清癯的穿灰呢大衣的中年人推开后座门,下了车。……用深情的目光环顾了一下四周二三行人匆匆走过的小街巷"这样的句子,用在小说里并无不可,像"当活跃起来的小市民正十分顺利地在工人阶级为争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权利而付出了大量鲜血的国家中开始为自己建筑廉价的幸福时"这样五十九个字的句子,把它用到论文里也无可非议,但是在相声里用上这样的长句,那效果简直不堪设想。     相声中捧哏的话往往更加精炼,有时是一个短句,一个字,甚至好像只有一个标点。例如《戏剧杂谈》中,说到要拍吃饭的电影镜头演员就得真吃时:
    甲:拍几回就得吃几回,要不电影演员怎么差不多都有胃病哪,那都是吃的。乙:啊?
    这里的"啊?"既表示疑问惊异,也表示反诘否定,它只不过是个带声音的问号。相声中甲、乙对话时,除特殊需要(如贯口)外,很少大段发言。对于一个段落来说,则很少进行详尽的景物描述和心理活动的刻划。     我们曾作了一个小统计,或许能说明点问题。相声《空城计》全篇对话226人次,全篇518句,2534字,每人次对话平均2、3句,11、2个字,每句话平均4、8个字;一个初学写作者写了一篇相声,全篇有对话136人次,445句,3907字,每人次对话平均3、2句,28、7个字,每句话平均8、7个字。     当然不能断言这个"平均数"和相声的艺术效果成反比,但是过于冗长的对话和句子,肯定会影响相声包袱的数量和质量。     语言的精炼与否,也不能仅以字数的多少做标准,主要看思想内容表达得怎么样,包袱抖得响不响?让语言的独特性为表现力服务。     如果我们把《高原彩虹》和《献哈达》加以比较,会发现马季同志非常重视语言的加工提炼。例如《献哈达》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甲:这是一次雪崩形成的一堵雪墙,雪层密实洁白,用铁锨铲平了,就是世界上少见的高级多孔宽银幕。
    《高原彩虹》中把"就是世界上少见的高级多孔宽银幕"改成"在上面放电影",文字更简练,意思更明白,也更加口语化了。特别在抖包袱时,语言更要求精炼,让人感到突如其来,才会出乎意料之外,引人发笑。语言罗嗦了,就会把笑噎回去。     为什么相声语言要高度精炼哪?拿漫画加以借鉴颇能悟出些道理来。如果漫画不是用简练粗犷的线条对人物进行变态的描绘,从而表现其本质,而是用工笔画出细部,甚至"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不会使人发笑的。漫画是"笑画",相声是"笑话",如果相声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夸张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而对事物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叙述的细致入微,反而会毁掉包袱,淹没笑声。     相声语言讲究精炼,同时要注意口语化。如果用语生僻晦涩,文文绉绉,使人听都听不懂,即使再简练,也难以使包袱抖响。何况在"铺平垫稳"的过程中,有时故意把演述的过程推迟。这种故意拖拉,正是为一语道破做准备,待矛盾揭露时,包袱抖得更响。
    (二)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鲜明、生动的前提是准确,三者又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要谈相声语言的准确性,最贴切的就是福楼拜的"一词说"。他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在一般文章里,如果出现了这种类似词语敷衍的现象,读者或许可以对照上下文,用思索加以订正;而相声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必须让听众一下听个真切。所以写相声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相声中的每一句对话都处在连续对话的语言环境里,有时演员一次只说一个词,其他的句子成分被省略了,所以这个"词"更需精心选择。例如《舞台风雷》最后一句台词是个"该!"如果改成"活该!""罪有应得!""自作自受!""这是历史无情的审判!"等,不仅有失简练,也不符合"四人帮"被粉碎以前的政治背景。     相声语言的鲜明性,不仅要求语言的含义要鲜明,还特别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要做到这个人口中说的话,放到别人的口中说不行;这个场合下说的话,放到另外一个场合讲也不行。这就需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的性格出发,十分重视人物的身份、经历,反复体察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物的生活习惯,在用词、句式、语气、声调等方面,都要加以精心的推敲。     侯宝林表演的相声垫话《买佛龛》中,老太太从纸店买回了"灶王爷",路上有个小伙子问:"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老太太不愿意了:"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这得说请!""大娘,我不懂,您这……多少钱请的?""咳!就***这么个玩艺儿,八毛哪!"两句话就把这老太太既讲迷信又怕花钱、假信神真惜钱的思想揭示无疑,老太太当时的神态,也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指语言要有生气,有活力,要富于动作性,力避枯涩凝滞。     具体讲,首先要处理好"现身说法"和"让事实说话"的关系。相声表演中,演员随时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替观众说出心里话,就叫做"现身说法";把事实揭露给人看,通过形象让观众作出评价,就叫"让事实说话"。例如《特殊生活》开头一段:
    甲:那天我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有什么新节目。乙:听听吧。甲:"啪……几溜……" 乙:拨台哪。甲:(唱)  "怒火三千丈……"   "披星戴月……"   "几天来和日寇……"   "青纱帐……"   "没有事呦……","啪!" 乙:有新节目吗?甲:"没有新节目呦!"
    这就是把形象展现给观众,"让事实说话"。下面是甲的一段批判性言论,表明自己的态度,"现身说法"。由于相声有随时"跳出来"这个方便条件,要特别注意不要发空议论或议论过多。     其次是处理好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的关系,使写实和写意恰当的结合起来。比如《特殊生活》:
    甲:"四人帮"在辽宁那个死党又搞了个样板戏学习班,安插了他们的打手和爪牙。乙:对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专政。以上这段就是概括叙述,紧接着就转入对事实的具体描绘:甲:在那个学习班里不让回家,不许出院儿,上厕所都得请假。我到学习班半年,一出戏没演过。除了到食堂择菜,就是跟车拉炉灰。那天下大雪,我对着雪景喊了一嗓子:"好大雪!" 乙:这是《逼上梁山》里的一句台词。甲:他们说我复辟。我做了一个动作,说我复旧。大小会分析我二十多次。我胃口不好,那天我买了七分钱的山里红,批了我一个礼拜…… 乙:好吗,一分钱批一天。
    从以上这两段可以看出,概括叙述好像高屋建瓴,具体描绘好像雕梁画栋。但是,如果光从道理上平铺直叙,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光对事实具体描绘,又显得就事论事境界不高。所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绘必须有机地结合,并注意巧妙地组织包袱。
    (三)通俗流畅
    如前所述,相声应该具有口头文学的特色,语言要通俗易懂。假如用语生僻晦涩,语义含蓄曲折,要观众想一想之后才能理解,情思早已过去,包袱怎么会响?     写相声时,最好先用嘴说说。相声和话剧不一样,演员要随时和观众交流感情,有时直接讲述给观众听,有时演员直接代表着观众。因此要亲切自然,拉家常话,不能打官腔。如果演员进入角色,两个人物对话,更要生活化。
    (四)北京语音
    各曲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往往得力于地方语言的特点。相声应该主要用普通话进行创作和表演,因为它是北京的"土产",还可以用一些北京方言,但不是越土越好,要进行加工提炼,那些大多数人听不懂的北京方言,就不要吸收到相声中来。     完全用方言写相声,也就不能称其为相声了。至于上海的滑稽,有的类似戏,有的虽类似相声,用对话或独白的形式,使用引人发笑的手段,还是不要称为"相声",仍然叫它滑稽为好。     有的相声段子中,采用"倒口"让人物说方言,这是为了塑造人物、增加情趣的需要,用的恰当可以生色,但要防止方言的滥用。
    (五)节奏明快
    相声语言虽不像韵文曲种那样要求合辙押韵,讲究字数,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具备节奏感和音乐性。"贯口活"为主的相声,因为有大段快速道白,就更要注意语言的对仗和节奏的明快。     一些初学写相声的同志,往往忘记了相声语言也是一种戏剧台词,常常带有一些小说和散文化的倾向。例如,在一个揭批"四人帮"的相声里,有这样的句子:"丧心病狂的江青诬陷忠诚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口头上大喊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王洪文张着血盆大口贪得无厌的侵吞劳动人民的血汗。"这样冗长干燥的句子,怎么能形成包袱哪?     为了便于演员使用气口和切句,为了便于表达感情和抖响包袱,相声语言必需切得开,接得住。切得开,就是在一句话当中要有明显的节奏;接得住,就是句子的衔接要自然。例如相声《雪地露营》中有这样的词句:"革命战士觉悟高干劲足,一天两天不睡觉不在乎!"就容易切开,适合表演。下面还有这样的台词:"三天、四天能克服!""五天、六天顶得住!""七天、八天……准迷糊!"(不负)这里的"干劲足"、"不在乎"、"能克服"、"顶得住"、"准迷糊",前后一致,匀称得体,"不在乎"正是为"准迷糊"的包袱做了准备。     一段相声必须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一来一往,搭配得当,节奏明快,字字珠玑,寓庄于谐,意高味浓,给人一教益,享人以美感。     拉杂地谈了这许多,既未必概括全面,也不见得谈得清楚,何况有些问题还是只可意会,不好言传哪!要掌握相声语言的特点,也并不神秘。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善于博采口语,平时多看、多听、多练好地相声段子,逐渐就会摸着门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