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相声三味——自嘲,装憨,半假真

我们听完一段相声之后,从欢笑的气氛中清醒过来,会感到轻松愉快,也会感到它那辛辣讽刺的教育意义。这样一种形式简单的艺术,其所以能够如此吸引观众,自必具有不平常的艺术特点。
    撇开脚本的编写以及演员的表演这些主要的因素不谈,仅就相声的风格、技巧来说,也可以举出许多特点来。此如利用荒诞的情节,巧合的现象,梯突的言词,通过轻松、灵活、诙谐、幽默的表演,达到愉快的欢笑和辛辣的讽刺的目的等等。对于相声如何发挥它的特点,这里不打算作详细的分析,只想从一般人所熟悉的三个方面——自嘲、装憨,半假真来谈一谈。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缺点比较难,肯把自己的缺点(乃至恶劣的质量)公开暴露在人前,尤其不易。如果一个人敢于大胆地讽刺自己,我们会觉得这个人很痛快。可惜这样的人是不多见的。因而当我们看到相声演员表演自我讽刺时,就觉得异常令人发笑,也会从其中得到某些有教育意义的启发。缺点重重而又过分“自尊”的人,此时会感到耳热、心慌,到处刺的痛。有缺点但却比较坦白的人,此时会感到面前有如一架明镜,清晰地照出自己丑恶的嘴脸,或者有如一枝援军杀进自己思想敌人的阵地,因而得以狠狠地鞭挞自已一顿。通过自嘲批判自己思想毛病,其形式是苦痛的,其内容是深刻的。
    在传统段子中,有一段讽刺爱虚荣的女人,有这样几句话:
    “……我媳妇成天吵着我不给她买高跟鞋,说:你叫我绑两个线轴子在鞋后跟上当高跟鞋……那回我们正好掉到电车辙里,一别,栽了个大斤斗.你不给我们买寇丹,楞叫我们逮两个大臭虫捻死在大姆脚趾头上……”
    用线轴子做高跟鞋,用臭虫代替寇丹,这不用说会引起一堂哄笑。哄笑之馀,也使人们想到在那腐朽的半殖民社会里,多少不从事劳动者,斤斤于腐朽生活方式的追求,这种灵魂是何等的渺小而又可怜啊!
    又如
    “……那回我在电车上看见卖票的过来,有一个人用手把住扶手,嘴一瘪,眼一翻,看看手表说:‘这是谁派的车?怎么迟了一刻钟?’吓得卖票的赶快走开了……有一回我也来这么一套。 我看见卖票的过来啦,我也这么一把扶手,这么一着手表:‘这是谁派的车?啊?怎么迟了一刻钟?’还没等我的话落音,卖票的马上还我两句:“谁派的车,你管谁派的车!谁不认得你,说相声的×××’得,得!我赶快掏出钱买票  ”
    这种当场出丑的事情,固然引入好笑,而通过这片笑声,也使我们看到相声演员是如何巧妙地在国民党统治下,大胆地讽刺了特务们横行霸道。
    相声演昌就是这样通过自我讽刺,来针砭社会病态的。
    装憨是相声表演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逗”和“捧”两个演员必须有一个装憨卖傻,才能烘托出滑稽可笑的气氛来。像“大审案”“铁树开花”(或“羊上树”)“西洋景”(又名“拉洋片”),在情节安排上,观众早已看出其中圈套,但妙就妙在另一演员装傻装得像,自自然然堕入对方术中,因而引起哄堂大笑大。
    在人类现实生活中,装憨的背面正显出一个人的深刻不肤浅处,有的很能博得别人的欣赏。在相声表演中,装憨的人,也能给观众以值得欣赏的情调。原因是我们明知道他并不憨,他处处出之以隐忍、退让,不特通过装憨制造出笑料,而且也烘托出做人深刻性的气氛.像在许多段子中,捧哏的故意答错词,故意学不上来绕口分,故意制造争吵,都是极能引起观众发笑的。如“戏曲杂学”中,捧哏的配合不上逗哏的动作,逗哏的说:“说话呀!”
    捧:“说什么?”    逗:“你到底会不会?”
    捧:“不会就帮你?” 逗:“会你不说?”
    捧:“说的是呀。”    逗:“我说……你说……”
    捧:“不还是那两句老词吗!”
    上述“铁树开花”逗哏的说出当年自己因为能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发了一笔大财。接着说如今又赶上了铁树开花的年头,这就吸引了捧哏者进入圈套。经过一番有趣的捉弄,从捧哏的身上出现许多笑料,最后捧哏的问:“你说那棵树为什么没有叶儿呀?”逗哏的答道:“你问的是那棵树吗?我说你是个傻小子,那是个电栈杆子呀!”在一堂哄笑中,结束了这场装憨者被愚弄的笑剧。又如“大审案”和“西洋景”中,观众可以看出装憨者在半信半疑中被愚弄一场,一方面是忍让者的深刻性,一方面是貌似聪明者的肤浅相。
    取装憨者如果具有富于表演的特点,那就更加生色。当年相声演且大面包就是一身傻气,往往甚至给人以被愚弄者的悲哀之感。绪得贵傻气在脸上,以他那顺水推舟随口应答构成任人摆布的气氛。于俊波则是胸有成竹姑推不懂,妙在使人看出他装憨后面的深刻性。
    半假真就是表演者出其不意信口说来,使观众一时摸不着头脑,事后捉摸过来才觉得笑味无穷。比如有一次相声演员二蘑菇一开场先滔滔不绝:
    “我们说相声的嘴里成天瞎说八道,为的什么? ……可这是在台上,要是在家里也这样那就乱了。就像我跟我爸爸常连安两人在台上什么都可以乱七八糟瞎叨咕一阵.可是,回到家里就得规规矩矩。我爸爸叫我一声:‘宝霖!(二蘑菇的名字)去给我买点东西!’我就得正正经经说一声:‘是了您哪!’
    观众听到这里还以为他在说正经话,可是说着说着下面转到
    “要是也跟台上似的:‘去吧’孙子!常连安!呛儿铃叮,呛儿铃叮……’那还象话?”
    观众被他半真半假地一说,一时弄得摸不住头脑,及至过细一捉摸,才回味到演员仍然是在制造笑料,这才捧腹大笑。
    又如在表演中两个演员故意抬起杠子来,一时好像争得面红耳赤,使观众乍听起来难分真假。这种半真半假的表演方式,也是相声引人发笑的一种手法。
    自嘲、装憨、半假真,只是相声表演技巧的一部分,但却是最常用的技巧。我们试揣摩一下,在许多段子里,差不多都离不开其中一种方式,甚至三种同时并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