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杜蒉扬觯


    晋国大夫知悼子去世了,家人异常悲痛,灵柩摆在家中还没有下葬。此时,晋平公忘乎所以地饮酒作乐,乐官师旷、宠臣李调在晋平公左右陪伴着,并敲打编钟演奏乐曲。晋平公听着音乐,喝着美酒,优哉游哉的,非常惬意。
    晋平公的厨师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悠扬的编钟声,就问仆人:“大王现在在哪里呀?”仆人告诉他说:“就在寝宫。”杜蒉立即前往寝宫,急急匆匆拾阶而上。
    杜蒉来到寝宫,也不说话,满满地倒了一杯酒,然后端起说:“师旷先生,你干了这杯酒吧。”师旷看了平公,平公只露出惊异的神态,只得一饮而尽。杜蒉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先生,你干了这一杯酒吧。”李调也只得喝了。然后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一口干了酒。随后一言不发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晋平公见此情景,更加不解,连忙喊他进来,说:“杜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因此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连忙回身,回答平公说:“大王,我听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忌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勤勤恳恳一辈子,他的灵柩还在堂上,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得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这些道理,因此罚他喝酒啊。”晋平公听后不断点头,接着又问:“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不紧不慢地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宠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的,竟然忘记了君主的忌讳,因此罚他喝酒啊。”晋平公又问:“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解释道:“我杜蒉,一个厨师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因此罚自己喝酒。”平公感叹良久,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吧。”杜蒉洗干净酒杯然后高高举起献上。平公喝酒之后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平公立即停止了娱乐活动,前往知悼子府上进行悼念。随后,对杜蒉进行了表彰。
    后来,晋国每逢宴饮将完,人们一定要高举酒杯,这种做法叫做“杜举”。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因此,我们应像杜蒉一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挥每个社会成员主人翁精神,做好各方面工作。
    典籍对读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知(zhì)悼子:知罃,春秋时晋国大夫。②平公:晋平公,晋国国君。③师旷:晋国的乐官。李调:晋平公的宠臣。侍:作陪。④鼓:敲击。⑤杜蒉(kuì):晋平公的厨师。⑥寝:寝宫。酌:斟酒。⑦北面:面朝北。古时人君的位置朝南,臣子见君时则面向北。⑧降:下阶。趋:快走。⑨曩者:刚才。⑩子卯不乐:夏桀死于乙卯日,商纣死于甲子日,因此子卯成为忌日。⑪在堂:指知悼子的灵柩还放在家里没有下葬。⑫斯其相当于。⑬太师:主管音乐的官。⑭亵臣:君王身边的亲近之臣。⑮宰夫:主管国君膳食的小官。⑯匕(bǐ):汤匙。共:通“供”,供应。⑰敢与知防:是说杜蒉不过是一个宰夫,又敢参与知谏争防闲之事,这是越级行为。⑱扬:举起。觯(zhì):一种饮酒的器具。⑲毋:不要。爵:一种饮酒的器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