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当代书法最缺士气与正气


    书法古来属传统文人士大夫之书斋雅玩,严格意义上,乃上流社会之专利。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解体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书写工具的改革,在人们眼里不乏神秘感的中国书法终于逐渐走下神坛,转向大众化、平民化,走向千家万户。这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使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字的发明创造和历代的书法成果,理应为更多的人们使用和受益。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昌明,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被硬笔、电脑相继替代之后,对于书法的社会群众基础而言,无疑是一次釜底抽薪。今日之知识阶层不再将书法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必要修养,而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看待,在于可有可无之间。以至于当下很多莘莘学子甚至文坛硕儒、政府高官,虽然满腹经纶,学历堂皇,然书写水平不敢恭维,士子精神江河日下。书翰已然分家,文墨难以并重,实在无法与古来文士相提并论。此亦时代之特色乎?曾几何时,书法作为文人修身养心之道,大抵是不屑于和金钱为伍的。如今,书法成为一门专业,经济价值的追求,似乎已经成为书法人的终极目标。
    对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和国家经费支持的书法人来讲,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唯一的出路显然就是出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因此说,书法作品既然演变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固然毋须厚非。但问题在于,在书法作品的市场流通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循着艺术价值和市场规律的有机配合的道路行进,而是强势对弱势的一再排挤和打压。以至于同样是从事艺术研究和书法创作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待遇迥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即便是在艺术水准同等的前提下,也很难达到一个大致的平衡。有的人可以说根本就很难进入市场,占有一点份额。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严重脱节形成极大的反差,貌似逐步繁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实际上是在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下畸形发展。
    能够平心静气、淡定从容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不过是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一般的神话。随大势、赶潮流成为一种趋势。个人宣传演变为整体忽悠,自然需求转化为强势推广。而强势阶层对权利的争夺与名利的过度追求也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但凡拥有一点便利者,便要不失时机从中渔利,总要想方设法从本来就不太大的书法市场份额当中分得一杯羹。由此,虚饰矫情无所不在,巧取豪夺见缝插针。看似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运动,实质上演变为书法界的“金字塔”建造工程,最终获利的还是高居于金字塔尖的少数“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其次是属于中部位置的附和者和追随者,而处于“金子塔”基座的基本上都是弱势人群,只有主动退出和被动接受两种选择,如果不遵从“游戏规则”,甚至连成为塔基的一分子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