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杨朝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杨朝明

    作者简介:杨朝明,汉族, 1962年生于山东梁山,现为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历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朝明一直致力于孔子和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古籍整理与研究规划项目10余项,多次获奖。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作者:杨朝明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二月十九日己酉
               耶稣2016年1月28日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近日全文发表,人们得以更全面领会其精神,其中说:“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典出《论语·八佾》。这是孔子评价见于今天《诗经》首篇《关雎》的句子。淫,放纵,过分。伤,损毁,损伤。认为该篇对感情的描写恰如其分,心仪欣赏而不放纵,思念伤感而不有损伤。孔子所赞赏的,是这种有所节制、表现适中的社会性情感,而不是无限泛滥、无所顾忌的动物性。这正是孔子所一贯倡导的“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此,孔子只是以《关雎》为例,其实不单《诗经》首篇,他认为整个《诗经》都是如此,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孔子心目中,《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敦厚正诚而没有偏邪。
    中华文化倡导“用中” “适中”,这就是孔子儒家一贯的“中庸”思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思想正是中庸学说在艺术中的体现。这一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尚书·尧典》记载,尧帝命夔掌典礼乐,使“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目的培养贵族子弟“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品格;《周礼》叙述“大司乐”的职责,“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所倡导的也是不纵不过、不促不急、抑扬顿挫、和谐中节的平和。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请观周乐后,他十分感叹地称赞:“美哉”“至矣哉”,感慨其音乐“优而不困”“乐而不淫”“思而不贰”“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等,他所欣赏的正是符合《周礼》要求的礼乐。季札对周乐的这种欣赏,与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完全一致。
    《诗经》是礼乐的典范,这是人们的共识。《荀子》说:“《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史记》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宋儒周敦颐赞赏说:“古者圣王……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只有“乐而不淫”、平和适中,才能滋养平和敦厚的人格。
    中国文化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继承传统文化中的这一传统,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以文艺创作倡导良风美俗,引领时代,引导民众,歌颂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实现百年梦想而凝神聚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