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集论】实现“两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杨朝明、戚万学等)


    实现“两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作者:杨朝明、戚万学等
    来源:中国孔子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初十日癸巳
               耶稣2017年3月7日
    中国孔子网编者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研究、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工作者更是群情振奋。《意见》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了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全面部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2月21日上午,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中共邹城市委、中国孟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贯彻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与会者所代表的七家机构,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绩,是新世纪“国学热”的积极推手,是推动国学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的形势,与会代表畅谈学习《意见》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戚万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抓好学科化建设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实现国学于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把国学的研究、普及工作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其中,以教材为核心的学科化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环节,是实现国学“两创”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依托教材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化进程,为建构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供“结构性支撑”。
    近代以来,中国国学的命运始终是与学科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百年以来的中国思想家对古代传统学术文化之诠释、阐发,近代学术形态之形成,都是以学科为依托的;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国学经典也是通过学科化这一环节转识成智,积淀为国人之精神世界的。学科化见证了古代学术体系伴随着国家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解构的文化之痛;而于中国重新崛起的今天,学科化也将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的时代“新命”。
    《意见》明确要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弘扬传统文化有多重形式,但是最重要、最基础、最持久的还是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继续教育、干部教育、政德教育全过程。通过系统化的教育与培训,全面融入国民的知识体系,使之转化为行动的指南与价值观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贯彻落实《意见》,我校将于最近成立“《国学‘两创’教材》协同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组织和联合一大批海内外一线学者,启动和实施《国学“两创”教材》编写工程。这套教材将以服务民族复兴、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主动适应当前我国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要求,立足中华文化本位,突破以往点校、注译传统文化经典的读经式国学教育方式,通过编写者的深厚学术研究功底,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表述,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转化为当代所需的修身立德与治国理政的智力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国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学“两创”教材》将从教材建设这一关键性环节着手,改变长期以来优秀传统文化被排斥于学科外的局面,船山思想、阳明学说、稷下学宫等优秀传统文化将转化为船山学、阳明学、稷下学等。教材建设是基础,它将带动课程建设、教学建设、科研建设,推动国学朝着学科化系统性地发展。《国学“两创”教材》,不仅要反映国学于时间向度中呈现出的波澜迭起的思想进程,同时还要关注空间向度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各异的诸如鲁学、徽学、关学、湘学、蜀学等地域性学术传统。后者以自身存在生动地演绎了国学于不同地域是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地域性国学与国学“理一而分殊”,相反而相承。
    通过教材、教学,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可以从中系统地学习国学思想,教与学的统一会形成新的学术生产力;通过传播学的“涟漪效应”,国学智慧也会不断地走向大众;有了这样的学科支撑,国学的学术研究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文化建设就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以教材为核心的国学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同样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学科化的步伐,要建设一批体现和代表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学科,要打造一批可以与西方主流思想平等对话的学科。有了学科化这个支撑,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孙宝山:儒学要保持生命力必须扎根于民间
    
    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孙宝山李晓梦/摄
    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孙宝山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尼山圣源书院是在泗水建立的民间书院,也是官方支持、民间实施比较好的一个试点。
    前些日子我们开了一个会,讨论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一个书院,我们在普及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我们在泗水县每个周末都有国学讲堂,这个工作我们还要坚持下去。
    当然我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当初我们建立尼山圣源书院的时候,在祭祀礼仪场所方面有所忽视,这几年一直在提,今年要着手实施。这个问题很重要。儒学的各种理念和思想,一定要有具体的礼仪表现形式,要做到祭学一体。不然的话,儒学就是有体没用,有体没用等于无用。还有,我们在实施乡村儒学的过程当中也注意到,整天给村民讲儒学,可如何实施呢?必须有具体场所。我们想是不是能在村里建立祠堂,把祭祀与儒学教化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今年还打算召开一个民间儒学与乡贤文化的研讨,探讨历史上民间儒学是如何发展的,当代如何进一步落实民间儒学。儒学来自民间,要保持生命力也必须扎根于民间。
    尼山圣源书院一方面在普及工作上有所发展,同时在高端学术交流方面也要有所成就。今年我们打算与日本、韩国等国的机构,联合举办东亚文化论坛。历史上中华文化是一个中华文化圈,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也包括东南亚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要发展中华文化,一定要注意历史上的中华文化圈,要研究中华文化在这些地区,在其现代化的转型当中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是如何发展的?通过取长补短,文明互鉴,可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发言李晓梦/摄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实现“两创”,首先要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文明创建的各个窗口、各个区域都开展起来。概言之,要有广度。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深度。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涵养。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说到底,最深层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应当信仰什么。习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意见》发布以来,我们在座的各个机构代表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文化如何走入人心,如何取得效果。我觉得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非常重要,这项工作我们院从去年就开始着手了。
    其次,要注重整体和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棵大树,根扎得很深,在不同的时期结出不同的思想果实。包括孔孟老庄在内的这些早期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为什么具有超越性?我们的先哲不是拍拍脑子就想出来了,也不是面对着墙壁顿悟了,或者得到什么神灵的启示。他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文化都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述而不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看到他的根,你就没有办法培根固元,就没有办法让这棵大树在新时期结出时代的花果。中国文化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脑子里一直有个大的课题,就是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这些天我们正在准备启动这项研究。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孔子思想与当代中国这么一个话题,比如说汉代的时候以孝治天下,进行经学普及,那么它的得失在哪里?只有站在历史高度上思考孔子思想与中国历代的关系,我们才能注意到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再次,搞清楚主场与主导。我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场在学校,在青少年。我们一定要抓住青少年,这是我们的主战场。用不了几年,现在在校的孩子就要走向社会,教育有教育的规律,抓住了教育规律才可以。我们孔子研究院最近搞了国学读本,已经出了6本,进入了山东省传统文化教材。
    主导是谁?领导干部。《论语》第二篇就是《为政》。天下有道,政治最重要。政治,正也。由领导干部的正,引导全社会的正,这就是儒家的逻辑。所以儒家的君子本意是为政者,君子的内涵就是道德高尚的人。所以传统文化里边,特别强调为政者如何。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领导干部的德最重要。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三周年之际,编写了传统文化的干部读本,下一步要大力推广。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廷善李晓梦/摄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廷善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意见》的印发,对我们传统文化工作者来说,深感振奋。振奋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统文化视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纳入了治国理政的新思维、新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于走进了国家的大政方针,进入了国家制度层面。文件完全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扎根学术、深入民众、进入制度”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意见》的出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和弘扬者。一个新的辉煌时代、新的文化高度正在形成。
    《意见》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和人民的期盼,吹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角。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学习《意见》精神,转变思想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
    传统文化毕竟是历史文化,哪些东西该“扬”,哪些东西该“弃”,这就需要专家学者深入历史、深入当今社会进行研究,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地转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希望。专家学者要在思想体系、学术体系的构建上下功夫。特别是儒家学者要构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与当今时代相融合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自我更新的。今天的文化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传承中华文化基础上吸收当今一切文明成果而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其他,更不是复古。这一点《意见》里边也讲得非常清楚。
    随着《意见》的出台,包括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内的以研究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社团社会组织,其扮演的角色也就发生了转换:过去是我们去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传统文化;现在是政府主导叫我们去怎么干。党和政府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伟蓝图制定出来了,并且还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连保障措施都有了,要求党政部门集体行动,社会组织配合。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基金会正在开展的几项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办好孔子学堂。孔子学堂的堂训是: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写好字,就是要求人们把字写好。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读好书,就是我们倡导多读经典,经典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滋养。做好人,就是要求人人成为君子。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孔子学堂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迅速在全国建立了1000家。
    要抓紧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现在第一期硬件设施和儒家文化经典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平台开发搭建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搜集、整理、录入资料阶段,已经完成了1000多万字的转化。数字化形式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适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微电影、互联网终端、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信息服务屏、触摸屏等媒体传播。
    要搞好“一带一路”《论语》译介工程。我们前期已经完成了《论语》的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韩语等六种语言文字的出版,目前正在策划出版蒙古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
    要继续组织孔子文化世界行活动。要进一步搞好网上全球同祭孔活动。主要做法:一是现场转播海内外祭孔活动;二是在济南章丘锦屏山传统文化礼仪培训学校进行“释奠礼”讲解和表演现场直播;三是设立网上祭孔软件,虚拟祭孔现场,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祭孔。
    中国孔子基金会过去30年做的工作主要是引领儒学的研究,我们未来30年的工作要“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我们要认真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李晓梦/摄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是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工作者多年来期盼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推进阶段。《意见》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设定了总体目标,提出了实施意见。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不仅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意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的具体落实,我们要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自觉承担起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责任。
    国际儒学联合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找准自身定位,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发挥国际儒学联合会作为国际学术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一是继续办好“国际儒学论坛”,深入开展不同文明对话。设立“国际儒学论坛”是国际儒学联合会近年来为了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和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而采取的切实措施,目前已在多地成功举办,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评价。今后国际儒学联合会将会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儒学论坛。二是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的文化传播和文明对话活动,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儒学、中华文化传播和发展领域的合作。三是有计划地推动儒家经典的多种语言翻译工作。计划重新翻译出版英文版“四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启动将儒家经典翻译成“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语言的工作。目前已经正式启动波斯语、僧伽罗语、孟加拉语三种语言的《论语》翻译出版项目。四是有计划地组织翻译出版国际汉学家关于儒学和中华文化的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五是积极倡导开展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准确阐述和翻译提供支持和保障。
    要发挥国际儒学联合会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顾问、理事、会员的作用,为《意见》的实施提供人才和信息支持。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儒学、汉学家数据库,注意发现、联系和推荐热爱儒学和中华文化并有深入研究的学术代表人物,为儒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并经报有关部门批准,尝试设立一定的学术奖项,对各国各地区长期从事研究和传播儒学和中华文化并有突出贡献的学术团体、儒学学者予以适当形式的奖励。
    要逐步形成儒学学术研究、传播普及、教育培训、应用推广四个工作体系。一是继续开展关于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创立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特征和思想精华的研究工作,并适时编辑出版相关研究成果。二是进一步推动儒学传播普及工作,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家庭的工作。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继续与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办好国际儒学院,培养传统文化人才,与有关机构合作编写儒学和中华文化方面的教材和学习读物,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尼山圣源书院等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班。四是深化推广应用工作,着重将儒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应用到当今世界各国的治国理政和全球治理中去。
    要加快国际儒学联合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步伐。努力将国际儒学联合会建设成为联系和团结世界各国儒学团体及有关学术团体、儒学学者及有关学者,共同致力于儒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不断扩大和优化顾问、会员、理事的人员构成,争取到2019年顾问、会员、理事覆盖的国家有80个左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