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书院-正谊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11 扬州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正谊书院”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国学研究专家纪宝成来到正谊书院视察指导。这是在他阔别五月后,再次回到正谊书院。短短数月,两次来访,源自他对董子厚重文化的敬畏,也源自他对正谊书院国学特色打造的日日牵挂。 走进一道平整的青砖围墙内,修缮后的正谊书院青砖黛瓦、亭台楼榭,明清建筑与扬州园林特色融于一体,再现了正谊书院的昔日风采。 书院其形:古朴厚重、韵味清丽 走进正谊书院,“青砖、灰瓦、红门”的建筑风貌跃然入目,一座古朴厚重、韵味清丽的书院完整呈现,由纪宝成先生题写的“正谊书院”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复建后的书院设“务本”、“景贤”和“崇文”三楼,并建成“仪董、尊儒”连廊和陈列历代重修董子祠和书院碑刻的碑林,恢复“资任堂”和“博闻”、“起道”二斋,着力打造务本桥畔适合读书、适合学习的地方。 修缮一新的董子祠位于正谊书院北侧。坐北朝南的董子祠气势恢宏,“汉大儒董子祠”几个颜体大字古朴端庄,再现了扬州府志中清代董子祠的原貌。主殿中,粗壮的楠木柱上镌刻着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语,为院名出处。大殿正中,设漆雕屏一扇,屏上悬挂“正谊明道”四字方匾,曾为康熙皇帝亲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席地而坐,诵读经典;也可以在董仲舒的画像下学习礼仪。 “资任堂”和“博闻”、“起道”二斋古朴典雅,无论是屋顶梁椽、门窗或是走廊、梁柱,大到披檐挂落、顶灯吊饰,小到门环把手、插销门闩,所有的细节都最大程度地按照历史的原貌一一契合。 董井是扬州文风的发源地。修复此井,意在缅怀董仲舒这位不朽的汉代大儒,也希冀此井能延续润泽地方文化,泽被少年。 书院其神:世界的眼光,中国的心 据了解,正谊书院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为全国保存、修缮最完整的一座。自2008年起,广陵区委、区政府即围绕正谊书院复建做了大量的工作,整治了校园环境,创办了北柳特色班。特别是在中共广陵区委七届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名城文化解读,办好董子祠国学讲堂”,为书院的复建及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家,两千多年前创立的学说,是炎黄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了解,董仲舒与扬州有着特殊的历史因缘,曾任江都相十年之久,政声卓著,遗爱久远。他在扬州倡始并践行“正谊明道”,开扬州历史文化的风气之先,极大地推动了儒学在扬州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大节当钦史阁部,通儒须法董江都”,至今是扬州人民的共识。 在扬州众多纪念性的遗址、遗迹,已成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扬州所传播的儒学精华,则是扬州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正谊书院的修复使扬州“最适合读书”的地方正在呈现。汶河小学副校长余耀说,修复书院不是复古,他们要使书院有其形,更得其神。书院在创新传承国学的背景下,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面向未来的世界人,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世界眼光、中国心”的优秀的“世界公民”。 书院的关注:国学和儿童 在书院里,随处可闻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琅琅读书声,随处可见诗词典故、佳句名篇。校园的花圃中、楼道里、教室的墙面上,都是用经典诗文或国学大师的画像进行装饰的,校园弥漫厚重博学的人文底蕴。 据了解,在正谊书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国学,另外一个就是儿童。学校希望在浓郁的国学氛围里浸润,将《三字经》、《千字文》、董子等诸子思想扎根于孩子的生命,让他们从小就明白“温、良、恭、俭、让”等儒家思想。近年来,学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按照“四定”法则(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措施),扎实实施“读国学经典,做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特色办学方略,逐步形成了“经典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书院开展了“聆听、吟诵、对话”等多种渠道,开展“快乐国学”校本建设与研究,培育有根基的少年。“董子书屋”藏书丰富,学生们浸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开放的“班级书架”图书定期漂流,实现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愿景。 汶河小学校长李菊梅说,“我们常常会觉得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回归最本质的状态,让孩子们以兴趣为主,以中国最传统文化为主,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学校充分认识到儿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遵循他们的规律。在正谊书院,晨诵午读暮省,是课程,更是一种习惯。学校在原有晨诵课的基础上,开设午间经典诵读课,引导学生和家长晚间对诵,交流互动提升,共同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学校开设校本教材,将美术、体育教学内容变成书画、武术、围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琴棋书画”。 书院的未来:国学教育的基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余耀说,正谊书院将融合董仲舒思想与国学经典诵读于一体,激发孩子读经诵典的热情,促使学生在感悟国学经典的同时对董仲舒的思想和言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不久的将来,书院将打造成国学教育的一个基地,一个进修的场所,不仅对学生开放,也对社会开放。在所有书院人的心中,有着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则是,改变中国的教育。让更多的人跳出教育看教育,让孩子们在做题补习之外,更看重平时文化修养,促进文化精神的熏陶。学校也将发扬“正谊明道”的精神,使正谊书院成为古城一张厚重的名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探访雷州孔庙“海康学宫”
- 下一篇:民国的军阀们如何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