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重文 厚爱“十八学士”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42 文史天地 佚名 参加讨论
唐太宗 《十八学士像赞图》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李世民是中国古代社会里难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于识人,善于用人。这里阐述的他与十八学士的关系,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拜李世民为大策上将军。当时,主要的逐鹿对手如金城薛仁杲、武威李轨、晋北刘武周、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等人皆先后被打败。于是,李世民便由武功转为文治,在天策府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学士入馆,先后入选的有褚亮、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他们皆是“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即都是兼职学士。李世民招选这批兼职学士进天策府来做什么呢?据《新唐书·褚亮传》载:“(十八学士)凡分三番,递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文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这好像又是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武德七年,(薛)收卒,复招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似乎是非要补足十八人不可。李世民对“十八学士”很重视,他“遣图其状貌,题其名字、爵里,乃命(褚)亮为之像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之书府,以彰礼贤之重也”。时人也因入选而感荣耀,“预入馆者,时所倾慕,谓之‘登瀛洲’”。 李世民对“十八学士”非常重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天策府文学馆被解散,但文学馆里的“十八学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随李世民,为世民所重。如太子东宫府的官属,据《资治通鉴》卷一九一载:高祖“以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东宫府的官属是由高祖李渊任命的,任谁与不任谁当然由高祖决定,而不能完全取决于李世民。然而,就是由高祖任命的九人中,原文学馆学士就有四人,可知在东宫府官属的任命上,李世民是提过建议或做过工作的。武德四年,李世民即皇帝位,九月初“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随后,盖文达、许敬宗也相继兼任弘文馆学士。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弘文馆学士的任命权全在李世民手中,故八人中,原文学馆学士就占了六个席位;二是从时间上看,八月即位,九月初就置馆招人,时间上之紧急透露出心情上的迫切。由此可见,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对“十八学士”仍然十分器重。 从天策府到东宫府,从东宫府到弘文馆,“十八学士”中的大部分人都追随李世民。李世民对他们也是恩宠有加,他们在世时,他关心他们生活,给予丰厚的赏赐;他们病了,他亲自去看望,或派人送药;他们去世了,他为之料理后事,还经常在梦中见到他们。如薛收“寝疾,王(李世民)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述平生,感慨涕泗”。杜如晦病重时,李世民“亲至其家,抚之梗塞”,及其去世时,“帝哭为恸”,后“每得佳物,辄思如晦,遣使赐其家。久之,谓及如晦,必流涕”。房玄龄病危时,李世民“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对于于志宁,“上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虞世南作为李世民的诗友和政治顾问,他们的关系更是亲密。李世民多次对人说:“世南于我犹一体。”虞世南死后,李世民还多次梦见他。另外,在李世民之前去世的孔颖达、虞世南、姚思廉、房玄龄、薛收、褚亮都得到了陪葬昭陵的厚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