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慈城文运说孔庙


     
    慈城孔庙进士第
    中国几千个县城,历史上不曾建过孔庙的几乎没有,但至今保存完好的却又极稀少。在这“稀少”里面重新大修过的慈城孔庙绝对是数得出、排得上的。
    建孔庙不但是为了祭孔子、扬儒学、敦教化、厚风俗,同时也是为了培育人才,而培育人才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敦厚教化风俗,崇正“世道人心”。故建孔庙亦即是兴学宫,这方面慈城也不例外。比如今址上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的慈城孔庙就选取前文庙后学宫格局。慈城文庙学宫栽培出来的治国平天下英才竟是如此之多,光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者就有519人,很难相信全国还有哪些州县能出这么多进士的。这足见慈城办学何等出色有效!
    慈城孔庙里至今尚有古碑二十余方。最有价值的数清咸丰九年(1859)重刻的《慈溪县建学记》,此碑由宋庆历八年(1048)慈溪县知事林肇所立,鄞县县令王安石撰写。而最“原汁原味”的古碑当推崇圣祠前的《重建慈湖书院记》,撰碑者是甬上大学者王应麟,立碑时间为元代至元壬辰年(1290),距今已有 700多个年头。519个慈溪籍进士中,唐代只有2人,到宋代便有了爆炸式的发展———162人,元代6人,明代244人,清代105人。这刚好与宋大儒杨简创办慈湖书院,从此慈溪文风大盛的历史相吻合。正如广东潮州,唐时尚是蛮荒之地,自从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到此“传道起文”后,文风顿时大炽,人才也就层出不穷,终于成了“滨海邹鲁”。无怪后人称道说:“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杨简对慈溪文运的推动与百代文宗韩夫子对潮州文运的振起可谓殊途同归、异代同工。
    安徽桐城孔庙在全国县级孔庙中是极擅风骚的。但就内涵和功能丰富性言,慈城孔庙还远远过之。除了慈城还有哪一个州县直接把名宦乡贤祠、忠义孝悌祠、节孝祠、崇圣祠、土地祠作为孔庙附属殿祠的?没有!
    而且类似于慈城孔庙里的明伦堂、梯云亭,别的县级孔庙中也很少见,其不仅规模可观,而且存意高远:“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先入明伦堂,再登梯云亭”。何况登梯云亭的519个进士中竟然有5个状元、1个榜眼、3个探花呢!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单单从只有2万人口的慈城镇就走出了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8名,这在全国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