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广州越秀地区自古书院林立


    
    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位于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
    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而越秀区内学宫、书院、学堂众多。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聚集商贾无数,为了通过应试中举,进入仕途,各行业或宗族自设书院。清代北京街大小马站云集了上百家书院,如此大规模的古书院群当时在全国实为罕见。而昔日的广东贡院就在今天的文明路。
    历史风云涌变,旧式书院演变为新式学堂,积淀出百年学府。据了解,现在越秀区拥有区属中小学校、幼儿园109所,其中百年老校有12家之多,历史最悠久的已有150年。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位于西湖路流水井29号。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仅越秀古城区内便达数百家之多。所建书群,分行业商会与官方联合建立,如清代初期的"羊城三大书院":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和羊城书院;及商贾从自身家族出发建立宗族书院,以大小马站书院群最为著名。
    粤秀书院
    位于广州南门内盐司街(今北京路中段),是广东最早的省立书院,1921年在该旧址上创办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总督赵宏灿、巡抚范时崇等官员捐建。初建时,书院坐南朝北,面积约3700平方米,后数度修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废,改为两广学务处(方言学堂)。1921年10月12日,广州市教育局局长许崇清在原粤秀书院旧址创办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越华书院
    位于今广中路附近,越华路亦因此而得名。书院初创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盐运司范时纪及诸商捐建。初设膏火30名,以为商籍子弟藏修息游之所"。而其缘起实因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朝廷准开广东商籍学额后,文风日盛,省城诸多商贾,尤以盐商子弟求学心切,但缺进修之商所,便商筹捐资创办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废,次年改为广州府中学堂。
    大小马站书院群
    书院群分布于北京路西边的大小马站、流水井街两侧,现存书院12间。其中大马站西侧5间,为平所书院、谢氏书院、赖氏书院、江都书院、三益书院。小马站两侧4间,即东侧关家祠、西侧曾家祠、濂溪书院(周家祠)、见大书院,而流水井两侧有3间,含西侧庐江书院(何家祠)、考亭书院、冠英家墅。
    濂溪书院
    写就《爱莲说》的周敦颐,曾为官广东。宋孝宗淳熙二年,官府为纪念周敦颐,建成濂溪书院。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濂溪书院在大小马站重建,一直使用至民国年间。
    考亭书院
    源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为纪念这位一代大儒,各地兴建考亭书院。广州的该书院为其后人所建,又名朱家祠。书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用于朱家后人赴考时学习和住宿。
    庐江书院
    又名何家祠,位于西湖路流水井29号,创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面积约140平方米。在道光、光绪年间两度重修,是目前广州唯一保存基本完整的书院建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