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件明清科举试卷开封展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48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展览中展出的戒尺 展览中展出的旧时科举和私塾教育相关墨迹 状元卷什么模样?古代私塾里的戒尺有多厚?科举考试中的“准考证”是什么形式?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私塾教育的疑问,如今可以在河南大学的校园内展出的2000余件珍贵的笔迹墨宝中一一找到解答。 据了解,这次展览以“红烛业”为主题,共展出2000余件珍贵的笔迹墨宝。在河南开封便能够见识到这些中国古代治学态度和科举制度发展的佐证物。这些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明朝,大致可以划分为旧时学生的课艺作业;旧时老师批改过的课业卷;旧时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红誉课业卷;旧时科举的有关实物等四部分。 展品中,一件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的复制品,吸引了许多参观者慕名前来,此卷属于册页式,共十九折,正文之前有顶天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正文后还有9位考官的官职和姓名。正文为馆阁体小楷书写,共2400余字,朱笔断读,一气呵成;此外,还有清朝光绪二十九年河南乡试试卷的刻本,刊印了当时河南乡试81名举子和副榜第一名的考卷,考题为“中州形式论”,讲解人员说道,这道考题可以看做是古代的“中原崛起论”。 从这些工整的笔记中,可以看到旧时文人的胸怀和抱负;另有不同年代的“卷票”展出,据讲解人员介绍,这些“卷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号,考生可以凭借它查阅自己的试卷。除了这些墨宝之外,眼镜、墨盒、戒尺等私塾、文人用品也在这次展览中一一亮相。 在学生写的课业卷上,每份都有先生的批改痕迹:精彩之处圈圈点点,不妥之处则标记出来,让学生再做思考,不仅要论个对错,还在文末有一段评述,态度非常认真。据展览负责人马屯富介绍,这些展品是从聚协昌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专门选取,在此展出,一方面以此纪念河大建校100周年,另一方面以此怀念旧时的先生们。“展出这些笔迹和实物,是为了展示旧时代文人治学态度的严谨,弘扬师德师风,这些朱红批点文章在这里是首次公之于众。” 据介绍,从9月20日开展以来,展览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参观者。有的是河南大学的师生,也有本次的市民,更有从外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据展厅解说员说,有的参观者反复前来,仔细琢磨卷宗中的字句和意蕴。前来参观的退休职工白世明在留言中写道:“明清师德师风展,值得一看。教师的态度从学生的作业中便知,很让人敬佩,那些小楷的工整,也让人折服。”来自河南大学的学生王兵则说道:“看了这个展览,让我对古代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字迹非常工整,值得现代的人学习。治学的严谨,卷末评语的中肯和理性,都让我叹服。” 据了解,在中国古代,众多学子是要通过童试、乡试、会试依次考取秀才、举人、贡士,最终入仕为官的,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者为“进士”。 这次“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由河南大学和光明日报社文摘报联合举办,将于10月20日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人如何“高考”?
- 下一篇: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