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叶菊华与30年前南京夫子庙的重建


    “到南京不去夫子庙,就等于没到南京”。夫子庙景区已成为南京乃至全国的一张最为亮丽的“名片”。其商旅之盛远远超过了上海的城隍庙、成都的青羊宫和北京的厂甸。而它的重建,则有赖于江苏省园林设计大师叶菊华先生的努力。
    1981年,叶菊华被任命为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4月升任南京市园林局局长,其间,她参与了由潘谷西、钟训正等先生主持修复或重建的孔庙建筑群——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东市、西市等的规划设计。
    
    上世纪30年代,流经夫子庙的内秦淮河。 档案馆供图
    重建前的样子:夫子庙只有泮池和大照壁
    南京夫子庙是秦淮风光带的核心景区,始建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系由东晋元帝咸康三年(337)建造的学宫扩建而成。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代有兴废,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重建,抗日战争中大部分为日寇焚毁。此后的“文革”又遭浩劫,面目全非。在1984年重建前,夫子庙只剩下泮池和大照壁了。
    当时叶菊华时任南京市建委总工程师,她清晰记得改造前的样子:夫子庙原来的建筑物几乎都没有了,现在市民能看到的,比如夫子庙,大成门,大成殿都没有,遗留的只有泮池,大照壁与栏杆,还有一个空荡荡的大馆场,没有厅香门书帆,没有棂星门。
    “夫子庙一开始只有一个大的空地,搭的乱七八糟的,里面是青年商场,就是简易的厂房,相当于现在的小卖铺,在贡院西街上,店铺布置杂乱,虽然还是柏油路,但是比较难走了,尤其是在下雨天。”叶菊华说,在东西两市间,有个门洞,与大成殿互通,最早供奉七十二贤,后来也被小贩改造成了小店。
    当时的南京最热的地方就是夫子庙和三山街,夫子庙是娱乐地,三山街是消费地,夫子庙的灯市一直都有的,民间习俗也都在,非物质文化从没有中断过。叶菊华说自己小时候就经常到夫子庙玩,当时城殿是没有的,小商铺倒是很多,在解放前期,还会去那里看小人书,和弟弟一起玩,也有民间艺人在夫子庙表演,一年四季都有,好玩的表演很多,虽然夫子庙的景物都毁了,但气氛还是很热闹的,当时泮池边上还有船,但是不开了,就演变成茶馆,供人们喝茶休息。
    任命叶菊华:“应该在夫子庙刻上叶菊华的名字”
    
    直到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党和政府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决心启动秦淮风光带建设工程(重点是恢复夫子庙景区)。
    1981年,叶菊华被任命为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4月升任南京市园林局局长,其间,她参与了由潘谷西、钟训正等先生主持修复或重建的孔庙建筑群——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东市、西市等的规划设计。1984年国庆前夕,她为了专心致志从事科技工作,多次向南京市领导请辞行政领导职务,得到批准,并于1985年3月调任南京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是年5月,南京市政府指派她到夫子庙坐镇,负责秦淮风光带规划设计审查把关,加速夫子庙景区的保护,更新和建设。
    为了确保规划设计不发生偏差,叶菊华向市政府提出组建由叶本人和市规划局分管副局长、秦淮区区长、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组成的“五人小组”(1989年“五人小组”改为“三人小组”,由叶和秦淮区区长、市规划局分管副局长组成),统筹秦淮风光带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
    该工程启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86年初由江苏省旅游局张铭功局长率领叶菊华等专程赴北京向国家旅游局韩克华局长汇报《南京市秦淮风光带旅游发展规划》。韩局长听取了《规划》的汇报后,十分满意,并提出要将其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享受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拨改贷资金支持。
    不久,国家主席李先念来宁视察,省市领导派叶菊华向李主席汇报了秦淮风光带建设的情况,得到李先念同志的支持。经过三年的建设,到1987年风光带初具规模,韩克华局长亲临夫子庙景区视察后,风趣地对大家说:应在夫子庙刻上叶菊华的名字。
    如何复建?根据老照片推测建聚星亭
    
    叶菊华介绍,1980年由规划局提出要重修夫子庙,那时候她在园林设计院工作,等到了1982年年底的时候,秦淮区区政府找到她,想她帮忙恢复棂星门、聚星亭等。“当时区政府重修夫子庙的的想法是:想把馆场上的经典标志性的建筑恢复起来,所以让我先设计重建聚星亭。”
    聚星亭位于庙前广场的西南角,它是形制为六角、六面、二层,因此又被人称为“六角亭”。修建六角亭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时唯一的材料就是一张老照片,只能根据这张照片和柱子的高低,来确定亭子的高度和大小。叶菊华说,“行,我就根据这张照片来推测,设计重修。”叶菊华观察照片上人与亭子的比例和亭子的本身高度,再从亭子上瓦的数量,大小,型号来推断,从瓦的规律,瓦的型号有1、2、3号,古建筑也是一样的,然后就设计出来了。
    “后来,施工队前来施工时,工人们惊讶地发现柱距与地下的地基是一样的,工人就无需重做地基,说明我当时数对了。”到了1983年,南京成立园林局,叶菊华任第一任局长,由于时间原因,叶菊华只能做好设计,将方案,概念都计算出来,让其他人来重建棂星门。“修建前,当时仅存的也只是1根完整的和2跟残损的柱子,让他们根据石柱高度、准眼的位置来设计,建设。”
    深受海内外好评
    夫子庙景区的重新建成,引来了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它与中山陵景区并称为南京最具吸引力的两大景区。人们无不感叹地说:“到南京不去夫子庙,就等于没到南京。”夫子庙景区已成为南京乃至全国的一张最为亮丽的“名片”,其商旅之盛远远超过了上海的城隍庙、成都的青羊宫和北京的厂甸。
    1991年6月,国家旅游局等12个部门举办的“中国友好观光年”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夫子庙被列入“中国游览最好的景点”之一。同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9年,秦淮风光带及夫子庙传统风貌工程被评为“建国五十年南京十大优秀工程榜首”。2000年,该工程项目被评为“全国旅游名胜4A景区”。2010年提升为“全国旅游名胜5A景区”。
    1997年5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FP-3《江苏风光》邮资明信片1套10枚,第一枚名为《夫子庙》。2014年1月27日,我国和法国联合发行的《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南京秦淮河和巴黎塞纳河的标志性景观分别作为两枚邮票的主图。人们并将南京秦淮河、巴黎塞纳河、维也纳多瑙河、布拉格伏尔塔瓦河合称为世界四大城市名河。严中(南京文史专家)
    在30多年前,夫子庙还几乎是一片杂乱,大成殿是一块空地,棂星门、聚星亭等也都不存在。1984年,也同样是一个夏天,南京市和秦淮区两级政府开始在这里搭起围挡,重建夫子庙,历时两年,终于打造一张城市名片。日前扬子晚报记者邀请时任南京市建委总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夫子庙重建的规划总工叶菊华,讲诉重建始末。如果您对这里景观了熟于胸,不妨听听,它们重现于世的故事。
    因为修得好 国家“免”了南京的贷款
    夫子庙的大成殿是由东大的专家来建造的,东、西市也是经过重建的。重建时原建筑是无法考证的,只能从一些照片的角度,残存物来设计重建,但也只能借鉴,加上一些零星的文字,照片,加上合理想象。“当然后建筑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建的,位置是不会变化的。”
    等到1985年年底,重建的夫子庙已经初显当年的气势。叶菊华向旅游局局长汇报,局长要求抓紧时间做个“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发展规划”。“我们就找了各部门人力资源开会几天,把规划赶了出来,还有配音说明。”
    过完1986年元旦不久,叶菊华就带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发展规划”的设计方案和同事一起去北京,向国家旅游局局长介绍夫子庙项目,“局长一看图纸,就肯定了夫子庙这一项目,要求将其列入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基本建设项目”,后来也得到国家计委认可,“1986年当年拨了巨款,后因为夫子庙的项目做的很好,之后就不用南京还贷款了。”
    遗憾:现在的扩张和违建 将让夫子庙重返旧貌
    重修前,当时老南京人知道夫子庙,外地人不知道夫子庙这个景点。“因为所有的古建筑物都没有了,也没有特色,所以对夫子庙印象不深,那夫子庙重建的项目,就得要有特色,要经过我牵头的‘3人小组’审查,目的还是要改成一个传统的建筑群,变成传统风格的街区。重建后的夫子庙也终于重新成为南京的名片。”
    现在,年逾七旬的叶菊华还在做规划顾问。她说,夫子庙现在的问题是扩张和违建,这些都会改变夫子庙原来的面貌,管理监督的不严,商店的门牌,或大或小,都会影响夫子庙的整个格局,招牌的高度控制不住,现在开始要环境整治。“希望这里的商家可以学学1912,比如银行,用一个老式‘钱庄’,再在下面打一个小的‘某某银行’。”
    关于叶菊华先生
    
    叶菊华,1936年11月出生于南京,祖籍苏州。她的一生都是在南京秦淮河两岸度过的。由于她的父亲叶章和系金陵大学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前后均担任过钟英、育群等名校的教导主任等职,母亲卢正瑶是民国著名学者、诗人卢冀野的堂姐,幼儿师范毕业,精通文墨、绘画刺绣。因此,叶菊华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1954年,叶菊华从南京第六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系,师从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
    叶菊华先生从事古建筑是1959年在南京工学院毕业后,作为刘敦桢先生的助手修建“金陵第一园”的瞻园起步的。以后逐步成长为“江苏省园林设计大师”,多次荣获江苏省及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并曾出席过中共十三次代表大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