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与斗栱(上)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23 楼西庆《中国古建筑二十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的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建造出来的房屋形态自然不同。而即使用相同的材料与同样的结构方式,在不同国家与地区,有不同的民族背景,也会出现不同的样式。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宫室与教堂和中国的宫殿寺庙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中 国、日本、泰国的佛教寺庙,都用木料,结构方式也一样,佛殿、佛塔的形式与风格却迥异。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各地区不同的建造传统外,还有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上的差异,这包括地势、气候、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艺术爱好与传统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大屋顶。因为中国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用木料构成的屋顶部分在房屋的总体型中就相对地显得大些,房屋的面积越大,它们的屋顶也越高大。这种屋顶不但体型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屋顶四面的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这也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乡村也有许多木结构的农舍,它们的屋顶也很大,有的屋顶高度甚至相当于屋身部分的三倍,看上去比中国建筑的屋顶还要高大,但屋顶面和屋檐都是笔直的。 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这样的大屋顶甚至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个部分。古代文人将它们形容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如翚鸟展翅高飞,笨重的屋顶变得轻巧,这是古代匠人的一种创造。那么这种屋顶的独特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呢?目前至少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是结构上的原因。中国古建筑为了避免雨水浸袭屋身,屋顶的四周屋檐伸出较远,这种屋檐是依靠上下两层称作椽子的木料挑出梁仿之外构成的。屋檐到四个角的位置,挑出的距离必然加大,因而用了比椽子尺寸更大的两层称作角梁的构件来支承,所以联接椽子头的屋檐水平线到屋角处必然会随着角梁的高度向上抬起,从而形成了屋檐两头起翘的曲线。但这并不能解释屋顶何以出现曲面。 二是建造上的原因。由于房屋的柱子不一样高,所以在柱子上架设屋顶不容易使屋顶保持平面,因而不如做成曲面。又一说法是屋顶的瓦铺设在椽子上,而椽子由一段段短木连续架在梁上,这些椽子的断面不大,日久天长很容易弯曲变形而使 屋面变成曲凹不平,所以干脆一开始就将屋面做成曲面形,反可以掩盖日后因椽子而引起的变形。但是经过实际考察,这两种解释都与事实不符。在施工中,屋顶面 做成平面比做成曲面更容易。一旦因椽子变形而引起的屋面起突不平的现象在曲面屋顶上同样发生而且也很显著。 三是说这样的屋顶便于采光和排水。《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中讲到古代的车盖时说:“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雷远。”又说“盖已卑,是蔽目也”。古车上的篷盖有的用席篷,有的用麻布之类制作,顶上比较陡,到篷边向上挑起成为“上尊而宇卑”的曲线.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不挡住乘车人的视线,二是可以使顶篷上的南水排得更远。屋顶有如车篷,所以仿照车篷将屋顶做成曲面,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屋顶的檐口抬高可以使屋身多采纳光线,也便于从屋内张目远视,这确是事实。至于“上尊而宇卑”可以使雨水排得更远。这从物理学来讲也是对的,如果用一枚圆珠从上陡下平的轨道上下滑,那么这枚圆珠一定会比顺着直线的轨道下滑落得更远,这是因为越陡,圆珠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会越大。但是雨水不是固体而是液体,而且下雨时整个屋顶都同时受到雨淋,满屋面的水自屋顶排下,这种因“上尊而宇卑” 而导致排水远的现象几乎看不到。 四说是由于房屋重檐的出现与发展而形成为曲面屋顶。中国早期的地上房屋多用夯土筑造屋身墙体和台基,为了保护这些墙和台基少受雨水浸害,除了屋顶的出檐以外,有的还在台基之下另造一排檐廊,形成上下两层屋顶。以后由于台基和墙体逐渐改用砖筑,同时也为了利于室内的采光,檐廊与房屋形成一个整体,廊上的屋顶也和房屋的屋顶相连,它们之间由开始的折线而逐渐发展成为曲线,于是房屋的曲面顶便这样产生了。 也有的说纯粹是出于美观的考虑而创造了这种曲面的大屋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建基础知识——台基
- 下一篇:古建陪衬建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