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沈阳是否该复建文庙?


    
    沈阳文庙大成殿旧照
    电影《孔子》热映,全国各地兴起了“孔子”热,不少人走进各地文庙古迹,对孔子生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孔子思想进行再研究。而沈阳历史上就建有文庙,这是很多人所不知的。1月30日,收藏家詹洪阁展示了他所珍藏的历史上沈阳文庙的照片,同时也抛出一个新话题:沈阳应不应该重新建文庙?
    沈阳1629年即建立了孔庙
    

    根据詹洪阁提供的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出版的《沈阳旅游指南》中详细地介绍了沈阳的“文庙”:“省城之文庙(孔子庙)位于大南城门里,清天聪三年(1629年),首建圣殿、三楹戟门、棂星门,至康熙五年(1666年),学宫增设,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筑造东西两庙,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明伦堂及东西斋房竣工,而大门仪门及东西两角门、学署六间相继建设,至道光时代于圣庙西南隅萃升书院之南侧增设孝子节妇二祠,并于春秋两季执行祭孔之举……”
    沈阳文庙开创东北先河,对孔子称谓不断变化
    

    1629年时,清皇太极“建庙盛京(沈阳),遣大学士范文程致祭”。沈阳文庙的建立,开创了东北地区孔庙建设的先河。据《兖州志》记载,清顺治世祖元年(1644年)就遣官祭告阙里,世祖皇就位第二年(1645年),对孔子加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于是,清顺治的时期所有孔庙的孔子牌位均由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以后的“圣先师孔子”改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定文庙谥号。此后,各地孔庙,统称文庙,即“文宣先师庙”。顺治六年(1649年),封孔子第六十六代孙为衍圣公。
    康熙元年(1662年),即当朝伊始,视太学行释孔奠礼。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王朝又省去“大成”、“文宣”四字,为“至圣先师孔子”。经后全国各地孔庙的孔子牌位均沿用此制。
    建于1905年的沈阳“朝阳一小”,就在原文庙附近,1949年还更名为沈河区文庙小学。
    复建沈阳文庙的讨论
    

    包括詹洪阁在内的不少市民都建议沈阳应重新修复文庙,从目前看,山东,以及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市,包括南京等都有文庙,而沈阳目前没有,可历史上却有。有了文庙,可以方便市民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而在前不久结束的沈阳市“两会”上,也有几位政协委员提出了复建沈阳文庙的建议。其中,傅素静委员则建议国学应从小抓起:中华文明已经传承了五千年,诸子百家,各有妙处,国学对一个国家的兴盛,社会风气的净化,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巩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可同时,也有人反对重新修建文庙,认为历史是不能修复的,就像圆明园不能重建一样,文物古迹更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能把已存的文物古迹保护好就已经不错了,如果想学国学思想、儒家思想,有很多种途径,不一定非得到文庙里,才能学得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