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韩国,能告诉我们什么?


    写在府学文庙、老洋行大修保护之际
    韩国长篇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热播之时,据说收视率居高不下。剧中的许多拍摄场景是韩国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其中不少是韩国的“国宝”,像水原华城、昌德宫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大长今》热播的同时,济南府学文庙千年大修,经六路老洋行平移保护的消息也颇引人注目。由此令人想到了如何借鉴韩国的经验,保护济南的古城文化这一命题。
    “韩流”在中国的盛行有一段时间了。除了韩剧,还有韩歌、韩星、韩国小说、韩国围棋、韩国服装、韩国料理、韩国家电、韩国汽车,更有韩国足球……偌大的中国还涌现了一大批“哈韩”一族。我虽已过了“哈族”的年龄,但每每回想起两次韩国之旅所经过的山山水水,翻着那些信手拈来、“到此一游”的照片,听着在汉城南大门买回的6张一套名叫《追忆》的韩语老歌CD,收看着爱恨情长、景美人更美的《大长今》,令人感慨的是,日益现代化的韩国不但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而且在文化昌达的东亚,在文明古国中国的身边,大打“文化牌”,大唱“国粹戏”。
    韩国京畿道府所在地水原市就打出“传统和现代交织的、温馨和谐的幸福城市”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展示给世人。由此可见,韩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何等的敬重,何等的认同,何等的自豪,何等的不遗余力地继承和保护!
    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度。朝鲜本土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殖民文化及现代西方文明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景观。而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中国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有着几千年频繁交往的历史。可以说,从朝鲜民族形成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耕社会开始,他们的文化便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在政治、军事、经济、哲学、语言、文字、教育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韩国的发展都受到中国影响,尤其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在韩国根深蒂固,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和号召力。
    韩国著名经济学家、汉城大学的宋丙洛教授曾经总结出韩国和韩国人的22个世界之最,其中第一项就是“韩国是世界上第一的儒教国家。韩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输入儒文化的国家,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儒学的诞生地中国更加遵从儒家文化的国家”。韩国学者还认为,儒家思想及学说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用韩国学者的话说是“儒家传统在韩国民间化”。
    无论韩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你轻易就会发现,很多事项如传统建筑(宫殿、庙宇、祠堂、民居)、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春节、中秋节)、传统礼仪(婚俗)、地名人名、语言文字(店面字号、匾额、对联等至今很多都是汉字)、民间工艺(陶瓷、刺绣、木雕)、民间体育娱乐(围棋、踢毽子、荡秋千)等等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毫不夸张地说,在韩国旅行所体验到的那份东方文化所独有的历史感、沧桑感,丝毫不亚于在我们国内。也许正是因为对传统的珍视,也许正是因为韩国人对传统文化达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韩国人才有了今天的自信。
    这使我们联想起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难忘的一幕:当我们早已把儿时人人都会玩的推铁环的游戏淡忘之时,韩国人却将其堂而皇之搬上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巨型舞台。虽然韩国有近一半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但圣诞节也只放一天的假。而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与春节却被设为韩国的法定节日,农历八月十五,韩国人也称之为“秋夕”,全国放假三天,被韩国人戏称为超级大节日。不论是在外地还是在国外,大多数人再忙也要放下手里的活计,回到父母身边,阖家团圆,并祭拜祖先。比起中秋节的故乡我们来,韩国人过中秋似乎隆重了许多,也圆满了许多。
    朝鲜半岛饱经风霜和苦难,尤其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者长达36年的残酷统治和后来朝鲜战争的爆发,使韩国的许多文物古迹丧失殆尽,尤其是汉城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韩国人民,他们对那些仅存的文物古迹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细心呵护,备加珍惜,决不轻易丢弃一块老砖一片旧瓦。对那些损毁了但有可能恢复的尽量恢复,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才使我们可以在领略高楼大厦林立、高速公路穿行的欣欣向荣的“新韩国”、“新风尚”的同时,处处体验到“传统韩国”、“文化韩国”的迷人风采。
    位于京畿道水原市八达区仁溪洞、长安区、劝善区一带的华城,也正是《大长今》剧中几个重要场景的拍摄地,是朝鲜王朝(公元1392—1910年)后期建于水原市内的邑城。水原城的轴城于朝鲜王朝第22代王正祖18年(即1794年)开工,1796年完工。华城城墙全长5.52公里,安装了各种在其它城内看不到的军事设施。城墙上方建造了女儿墙,上面有多个射击孔,可以既掩护自身,又能监视和攻击敌人。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城门,北门称长安门,南门称八达门,东门称苍龙门,西门称华西门。水原城内还有小溪流经,小溪与城墙相遇处则设置了水门,共有7个拱形水门可供小溪流过,其上修建了名叫华虹门的楼阁。
    水原华城在长久的岁月中城墙多处损伤,朝鲜战争时更有许多设施遭到破坏,1975年至1979年又重新恢复原样。但是从八达门到东南角楼的491米却未能恢复。水原华城于1997年12月与昌德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有“韩国故宫”之称的汉城景福宫,是1392年太祖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四年建造的正宫,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宫廷建筑。1592年“壬辰倭乱”时,景福宫的大部分建筑被日本人损毁,此后长达273年之久未能修复重建。直到1868年才得以重建,同年7月高宗将王宫从昌德宫迁此。1895年明成皇后在乾清宫被日本人杀害后,高宗迁居德寿宫,从此景福宫失去了王宫的地位。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占后,景福宫内200余栋殿堂被毁,只有庆会楼和勤政殿等10余栋有幸保存下来。
    在景福宫南侧,日本人还建造了朝鲜总督府,完全破坏了景福宫的整体景观。1990年景福宫复原工作全面启动。康宁宫、交泰殿及东宫等建筑得以恢复。1996年,拆除了日本人建立的朝鲜总督府大厦,并将永济桥、兴礼门等建筑复于原位。
    之前在我国走红的另一部韩剧《明成皇后》的许多外景,便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在韩国文化观光部门的规划、指导下,韩国的企业还在汉城、济州岛等地兴建颇具规模和档次的民俗文化村,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传统文化之旅的最佳选择。
    为极力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教育界还“从娃娃抓起”,自30多年前开始,很多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便把组织学生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课程。在打造、复原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韩国还极力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称之为“无形文化财”)。
    他们专门成立了韩国文化财保护财团,高举“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桥梁”的大旗,主办朝鲜王朝时期景福宫宫门开闭及守门将换班仪式、韩国传统婚礼、传统民俗表演、宫廷饮食、文化商品展卖、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再现项目;并创建了重要无形文化财传授会馆,举行各种传统文化展览、规划及上门服务,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文化体验的潮流中;还举办了“韩国文化之家”,开办传统工艺建筑学校、传统染色讲座、传统艺能传授学校、文物修缮技术学校、文化财调查研究中心等专业科系,使传统文化的保护走向基础化、大众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给人印象极深的是韩国人做事的严谨、认真、敬业,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文物的修复、重建工作上。在修复文物古迹时,他们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匹配的建筑装修材料,即使用了新的材料,也要做到“修旧如旧”,“乔装打扮”,让人根本看不到钢筋水泥马赛克的身影。
    他们注重古建筑及其周边整体环境及氛围的营造,新老建筑之间尽量留出过渡空间,一般采用树木花草阻隔,也基本看不到什么商品广告,加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照明灯、指示路牌、电话亭、垃圾桶等等,毫无“碍眼”之处,带给人们的是舒适的视觉享受。
    有人说,小到一座城市一个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看其竞争力的大小最终标准是文化的竞争力。韩国的所见所闻可以给我们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启示。济南如何去提升文化竞争力?济南如何营造良好的古城文化氛围?多者不说,起码还有为数不少的古迹需要我们去保护,还有些颇有价值的建筑需要我们去复原,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挖掘、继承和发扬。好在我们听到了题壁堂古戏楼部分保护工程竣工的好消息;府学文庙千年大修、纬六路老洋行平移等这些顺民心、得民意的文物保护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但这还远远不够,与之相配套的工作还很多,担负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