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养生方法对吗?曾国藩是这样做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17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现在很多人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像颈椎病、腰椎病、胃肠病、脂肪肝等等,都是因为久坐、不懂得锻炼及养生,最后积劳成疾,等毛病出现了再去治疗,岂不是悔之晚矣。事业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没了健康的身体,何谈事业?曾国藩说:“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养生与学业或者事业并行,才可兼得。 胸无恼怒(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养生之事 孔子曰:“百善孝为先”,曾国藩认为:“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儿女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曾国藩曾正式提出“养生六事”:“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励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诸侄试行之。” 在家书中,他又提到“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日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多行三千步。” 除此,曾国藩的遗嘱也渗透着养生之道:“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经常流动的水不会发臭,常转动的门轴不会遭蛀虫,经常运动,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曾国藩所说的“饭后千步、习射有常时”都与运动有关。谚语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可促进消化,大有裨益,他也强调“不可呆坐,要经常参加劳动和运动。”古代的习射对我们今天来说,就更多地是跑步、爬山等,时常地、有规律地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够保持长寿。新疆的百岁老人中,终生从事体力劳动的有98%以上,他们从小就参加体力劳动,到老年后依然坚持运动,在百岁后,生活仍然可以自理,健康状况良好,饮食正常,行动方便。毛泽东曾效仿“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静以治心 曾国藩在入京后常常感到头晕、乏力,便向唐镜海前辈请教,曾国藩牢记在心,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 “静坐有常时”、“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胸无恼怒”、“节欲”都是说“静”的,自然之中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人之身体也是此种道理。此静坐非每日坐在办公桌前,而是排除一切杂念,坐到神静,每周抽出时间静下心来放空自己,会觉神情舒畅,时间久了,心态会越来越平和,才能“惩忿”,克制愤怒忧虑,保持情绪的稳定,以达到“胸无恼怒”的结果,生气越来越少,身体也就越来越好。 慎独则心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节欲”和“慎独”都是道德方面的自省,保持清心寡欲,才能够心安;“主敬”是要庄重宁静,才能身体强健。曾国藩在家信中写道:“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内心无愧疚,心与身都能达到恭敬,才能做到真正的静,才能养心,从而养身。 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强调运动与静并非说就放弃了学业和事业,相反,此两者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理想、实现梦想。 “求仁”就是要仁爱,要爱人,其他人开心了,自己也就开心了;曾国藩说:“‘仁’所以养肝”,能够做到仁爱,就会避免愤怒和仇怨,自然会养肝。“习劳”是要少安逸,安逸多了容易怠惰,怠惰多了,就容易消亡。对于身体不能够太“爱惜”,过于懈怠、总是退避、过于吝啬体力心力,反而不利于健康,“勤则寿,逸则亡”。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勤劳而后憩息”,在工作之后休息才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 勤劳而后憩息(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国藩“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中所谓的“君逸臣劳”就是说一方面要养心,保持静心安心,胸怀坦荡,另一方面要经常运动,经常锻炼,同时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养浩然正气,如此劳逸结合才能得长寿。 除上所述的,还有“眠食有恒”:睡眠和饮食都要有规律,且要少食;睡觉前要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发烧感冒、益于入睡等,都是曾国藩提到的养生之法。这些对我们现代人尤其的重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健康身体的时候要注重劳逸结合,不要等到健康损失了再去补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