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什么见到大江大水必定要观去观赏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41 腾讯儒学 子今 参加讨论
文/子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江边的这一感叹画面极具美感,后世效仿者甚多,试列举一二。如东坡因游赤壁,泛舟江上,作《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杨慎因罪被贬至云南,在过江陵之际,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之言,成为评价三国局势之绝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注解《论语》的大家们,对孔子“临川一叹”着墨并不多,大概是因为相比于《论语》中其他的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场景,这本是极平简的一幕,而无需赘言?的确,以江水东流比喻时间不停地流逝,从而显得个人一生的渺小与短暂,是再平常不过的理解了。 既往的时事如同这奔流的江水,不可追复,更不因昼夜的交替而停止。那些在当时看来足以惊天动地的人和事,如今都只被时间之流冲刷得只剩下一个个名称,不至于在后世中湮没无闻。更何况,还有多少的人、事,并不会被历史铭记,默默地消失在自己的时空里。如此,沉湎于过去的荣辱沉浮中,于当前的境地,徒增无益。不如让心胸更开阔一些,视个人的生命长度,如沧海一粟,不忧生也不惧死,珍惜现有时光,欣欣然地去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孔子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的一生,如同这昼夜不息的江水,一路向海,充满力量。他以恢复周礼为职志,惟愿能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不惜“仆仆于道路”,周游列国14年,向各国国君宣扬自己的仁政主张,但是均不被采纳。他和弟子曾经被困于陈蔡之间,有绝粮之危,却依然弦歌不断。最后由卫国返回到鲁国,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集上古文化之大成,为后世保留下了三代以前的历史文化精华,也开创民间讲学之先河,使得六艺之学平民化。他是雅斯贝尔斯口中的轴心文明时期思想范式的创造者,他的“仁”的思想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源,后世每一次新的飞跃都绕不过他。 徐子曾问孟子:孔子为何如此称赞水呢?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 高山仰止(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只是从水自身而言,在结尾处,孟子指出了水的这番形象和个人修养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孟子认为,个人外在的行为若只是为了获得好的名声,必然如无源之水,不能长久,唯有从内心培养起正确的动机,并且根据这样的动机去行事,才是名实相副,这样的行为对个人修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才会源远流长。 相比于孟子仅取水因有源头,才能昼夜流逝而不枯竭这方面特征来解释孔子的“临川之叹”,荀子在《宥坐》篇中更为详细地列出了水所具有的值得人去效仿的德行。 源远流长(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问站在水边的孔子:君子为什么见到大江大水必定要观去观赏呢? 孔子说:因为它普遍地养育万物而无所作为,就好像德操;它流向低处,弯弯曲曲,遵循一定规律,就好像正义;它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没有穷尽,就好像道;掘开堵塞,使它通行,它就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即使百丈深谷也不怕,就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就好像法度;注满量器,不需刮板刮平,就好像公正;它柔弱细小无微不至,就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淘洗,就会变得洁净鲜美,就好像善于教化,它百转千回必然向东,就好像意志。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要观赏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饶宗颐 |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 下一篇:还在为用人难发愁?尧典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