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铁面无私包青天:将名字铭刻在百姓心中的人


    文/木光
    今开封市博物馆藏有一著名石碑,学界称之为《开封府题名记碑》。
    
    石碑有何来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此碑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碑上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开封府尹名录,共183人次。
    乍一看这石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观察,却发现石碑上有一个地方非但字迹看不见,还留下了一个乌青发亮的小坑。
    毫无疑问,这个小坑的所在位置,原先应该刻有一位开封府尹的名字。那么,这个地方原先刻的是谁的名字呢?后来又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小坑呢?
    
    石碑上的怪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仔细看这个小坑的下面,我们可以清晰的辨认出“嘉祐二年三月”以及“图阁直学士权”几个字。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个人是谁。我们不看正史,先听一段戏文,也能猜出此人是谁。
    “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底
    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
    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
    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
    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
    ……”
    没错,石碑上小坑处原先的主人正是打坐在开封府的包龙图,也就是老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包青天。中国数千年来官员无数,就是皇帝也不下数百位,但论声名,恐怕没几个比得上包拯包青天了。
    
    戏台上的包拯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包拯生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开封府尹,所以开封府题名记碑上自然会留下他的名字。但为何他的名字处出现了一个小坑呢?
    原来,因为包拯廉政爱民,为民做主,故而深受百姓爱戴。人们目睹此碑,追思清官,感慨万千,情不自禁的就伸手去触摸包拯的名字。久而久之,抚摸包拯名字这一行为就不仅仅局限于怀古思人,而是蒙上了越来越多的神秘色彩。
    比如,因为包拯正气凛然,所以相传摸了他的名字,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又如包拯是进士出身,所以摸了他的名字,便能金榜题名,搏得大好前程。
    
    人们追思古人,以触摸表达崇敬(资料图 图源网络)
    慢慢的,被神化的包青天,不仅仅是清官的典范,而且还被寄托了各种美好的愿望,求健康、求升职,乃至求姻缘、求子嗣等,层出不穷。日久天长,包拯的名字便在百姓的抚摸下变成了一个小坑,闪闪发光。
    老百姓如此爱戴包拯的原因,不用多说。包拯的伟大,我们也不需多讲。读者们如有机会去现场看看那块《开封府题名记碑》,不妨同时也看看包拯留给子孙的家训吧。文不长,兹录于下: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
    
    包拯一生清正廉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几句话很简单,不用多做解说。一个能如此训诫子孙的官员,百姓怎能不以“青天”二字誉之呢?石碑上的名字虽看不清了,但在老百姓的心中,那个名字却被深深的铭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