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你读的很多书可能根本“不必读”?!


    文/木光
    复旦大学的严锋老师最近突然火了起来,原因是他以前开的一个“不必读”的书单被人疯转。
    
    我们见过很多的“必读书目”,“不必读书目”让人耳目一新(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很快,严老师出来辟谣,我们才知道之前朋友圈疯转的那篇文章未经他本人授权,且是一个被斩头去尾的东西。
    我们仔细看严老师的原文,可以看出,他并非是要大家不必读书,而是想告诉大家:“人生有涯,千万不要不加选择地读书。”
    严老师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列举了九类没有太大必要读的书。分别是:一,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二,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1949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三,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当代文学作品。
    四,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五,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六,所有名著的续书;七,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八,所有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九,所有阴谋论类书。
    
    读书要有选择地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成本优化的角度而言,我觉得严老师这个“不必读书”清单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这个书单,我们还会发现,所谓的“不必读”书目,大多数都是时代很晚的书。这是不是意味着越晚的书越没有读的必要呢?我想,一般而言,这是不错的。
    以前上本科的时候,有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给我们讲《史记》,课后学生问他该读什么书,他回答说:“读死人书。”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老先生解释说,所谓“死人书”,就是古人书,就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书。
    我想,严老师所列的“不必读”的书单中的很多书,其实就是还未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作品,故而很多时候并没有读的必要。明代的著名学者胡应麟(1551年-1602年),曾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其云:
    
    那些流传很久的书,是经过时间的浪潮淘洗历练过后留下的经典(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世书千卷,不能当唐世百;唐世书千卷,不能当六朝十;六朝书千卷,不能当三代一。难易之辨也。然今世书万卷,亦不能当宋千。”(出自胡应麟《经籍会通》卷四《述见闻》)
    按照胡应麟的说法,越是古老的书越是宝贵。他所说的“难易之辨”,就是“难易之别”的意思。
    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书籍保存下来的难易程度,一是书籍理解上的难易程度。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表明越是古老的书,越是宝贵。撇开经济价值,单就读书而言,一般也是越古老越有价值。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当今书籍浩如烟海,即使穷尽一生,也是不可能读完的。那么,在有限的生命中,选择读什么书,就显得尤其重要。
    
    书海无涯,选择读什么很重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懂得胡应麟的这一段话,我们就应该明白,越是古老的书,越是具有价值。
    古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更在于他的文化价值。越是古老的书,越是经历了时间的淘洗。
    一本古书能够保存至今,正说明他的价值经得起人世的考验,具有永恒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本古书,都是历史为我们挑选的礼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