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我们为什么要“对事不对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6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听说一句话,叫做“对事不对人”。这其实是表明,处理具体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不知道如何把握其准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处理。 如何处理事情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能混为一谈(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北宋曾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是保守派。一个叫王安石,是改革派。 司马光从小就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显示了他的聪明机智。司马光性情温和,待人宽厚,为政理循旧法,秉承祖制。生活上服饰得体,言辞有度,乃谦谦君子。 谦谦君子如兰(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安石从小也以读书很好而“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仕途上官运亨通,严己律属。生活上不爱洗澡,穿衣也不讲究,经常头发蓬乱就上朝觐见皇帝,号令文武。 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生活迥异,政治主张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皇帝很欣赏王安石,让他推行变法。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是因为王安石的赞赏,司马光虽然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没有因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境地,得以从容地“处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王安石的赞赏,让司马光得以从容地畅游江湖(资料图 图源网络) 风水轮流转。王安石强力推行改革,触动了皇亲贵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强烈不满,朝野一片骂声,逢朝必有弹劾。 皇帝本来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天天听到有人说他的不是,终于失去了耐心,将他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墙倒众人推,王安石既然被罢官,很多言官就跳将出来,告他的黑状,一时间诉状如雪。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很多人以为,司马光因反对变法丢了官,现在皇帝要治王安石的罪,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 然而司马光诚恳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司马光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给予王安石衷心的赞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君子之间很敬重彼此,但不代表一定要同意对方的主张。反对对方执政的理念、方法或手段,也不意味着对对方个人品质的否定。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之不同是不同在明面,和在内心。表面上看法不同,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内心却是惺惺相惜、互相认同、和善友好,关键时刻能仗义执言、出手相助、救人危难。 小人同而不和。小人之同是同在明面,不和在内心。表面上嘻嘻哈哈地附和迎合,非常赞同,内心里却是险恶敌对、争宠夺利、自私卑劣,关键时刻中伤陷害、背后捅刀、落井下石。 君子虽然选择的道路不通,但互相敬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和,给了彼此所秉持的道义的认同和支持。不同,给了彼此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空间。 因此,相对于小人的排斥异己、思想奴化、人格攀附,儒家所说的君子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其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至少保持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