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杯莫停:《饮中八仙图》中的名士风流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9:11:10 书画界艺术 newdu 参加讨论
曹操《短歌行》中道: “何以解优,唯有杜康。” 人生在世, 没有什么比对酒当歌更逍遥自在的了, 即使心情烦闷,也可以举杯消愁。 常言道,酒后真性情, 相比平日里的一本正经 , 醉酒后的所作所为 可能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何以解忧来自书画界艺术00:0004:19 才高八斗的文人高士醉酒后 或飘飘欲仙,或狂傲不羁, 或荒诞不经,或诗兴大发, 种种离经叛道,超越礼法的行为流传下来, 被世人争相传颂。 杜甫曾集李白等八人的醉酒趣事 成《饮中八仙歌》, 读来朗朗上口,“写来都有仙意”, 分别是: 知章醉马、汝阳朝天,左相独酌、宗之举筋、 苏晋长斋、李白酒仙、张旭醉书、焦遂雄辩。 这一题材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大盛, 许多画家纷纷根据杜甫的诗歌 来图绘饮中八仙醉酒的样态与趣事。 在此前的绘画作品中, 醉酒的形象偶有出现, 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后期》砖画中, 山涛手持杯盏,正要一饮而尽 , 嗜酒如命的刘伶已经是醉眼朦胧。 但是在同一长卷中描绘如此 多不省人事、东倒西歪的酒徒, 非《饮中八仙图》莫属。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选 以厦门博物馆藏明代尤求所绘为例, 引首大笔一挥“乐此不疲”四字, 首先即摆明了要一醉方休的态度。 卷首是“骑马似乘船”的贺知章, 他虽然仍骑马上,却闭着眼睛, 似睡非睡,摇摇欲坠, 若不是有人牵引,恐怕早已摔落马下。 还有汝阳王李琎,此人饮酒从不分场合, 恨不得将自己的封地搬到传说中的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 即使在朝见天子之前,也不忘痛饮一场。 图中他身着朝服, 正在侍从的簇拥下向宫中行进。 原本醉眼迷离的汝阳王 在路上看到卖酒的麹车,立刻精神抖擞, 勒马停车,闻着酒香双眼发直,垂涎三尺, 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尊贵身份。 ·尤来《饮中八仙图》“知章醉马” “汝阳朝天” 这些形象与唐寅的《饮中八仙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一说是清人所绘) 中的酒徒相比,只能算是“微醺”。 此图中人物众多, 虽然没有与杜甫诗中一一对应, 但其中的酒徒姿态五花八门,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推杯换盏而已。 画家在其中描绘的应是次宴饮聚会。 众多文士围坐在一起,奏乐饮酒,吟诗作画, 酒都是由梅瓶倒人池中,可见饮酒者的海量。 在这样的熏天酒气中, 连尚未束发的童子都经受不了诱感, 跑到一旁悄悄偷酒喝。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 酒过三巡, 如贺知章一样骑马(此处为牛), 摇摇欲坠连坐起都困难, 必须由童子在一旁扶持才能勉强上路。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 更有甚者,直接宽衣解带, 旁若无人的倒地大睡, 或是相胸露腹的挠痒, “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这种放达与任性 即使放在今日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 古往今来闻名贤达之士如此之多, 最终这“饮中八仙” 反而因为好酒而流传千古, 真是印证了李白那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一方面 是因为后世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 轻视世俗立法的名士风流的追怀, 另一方面,是面对无奈的世事 选择“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回避态度, 借酒消愁。 就如同唐寅在受到科考舞弊案的牵连 导致人仕无望之后, 便选择 “酒醒只来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终日流连酒馆中, 以此放达却又消极的方式度过余生。 自从远古的杜康酿酒以来, 酒以其独有的香醇甘冽 溢润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与画家, 无论是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还是沙场点兵 , 都离不开一壶浊酒。 那“举杯邀明月”的旷达情思, 或是与天试比高的壮志豪情, 那甘愿一醉的孤独无奈…… 今天的我们在宴席上航筹交错的时候, 除了应酬交际或口腹之欲之外, 是否还会想起古人饮酒时的诗情画意呢? ·文章书画界艺术原创 ·点击图片,鉴读历史好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专访」武元子: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 下一篇:虚谷:出世的和尚,入世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