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在未来将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外学者对话世界哲学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47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德莫特·莫兰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现象学家。卢卡·斯卡兰提诺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秘书长、意大利优尔姆大学哲学教授。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召开期间,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与莫兰、斯卡兰提诺围绕“学以成人”的大会主题和中西哲学交流等话题展开对话。 刘悦笛:让我们从这次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谈起。从历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演变来看,本届大会的主题似乎颇具东方性,以至于有些西方学者担心哲学由此被狭窄地理解为教育哲学。其实不然。《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这里的“学”,绝不是狭义的学习,而是广义的“成人之教”。应当说,基于这种理解讨论大会主题是具有全球价值的。那么,您如何理解“学以成人”呢? 莫兰:“学以成人”这个口号既有普通的和日常的意义,也有在儒家传统中更高的意义。“学以成人”至少要涉及对尊敬、服从、良好举止以及良善道德行为的教育。对哲学家而言,那意味着尊重我们思和行所依赖的传统根源。在儒家意义上,“学以成人”也包含着反思成人本质的召唤。它可以被视为一条律令,要求我们学习培育和提升我们的人性。“学以成人”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自我这个目标来学习。 斯卡兰提诺:“学以成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共同生活。“学以成人”试图表明,哲学不是要将普遍的学说、伦理学或方法论覆盖多元文化,而是考虑人性,强调作为人的品质,作为人所应当具备的融合和共同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能力。“学以成人”将启示我们如何生活在一个复杂多样的世界中。 刘悦笛:当前,世界哲学正处于多元文化的变局当中,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我们应如何看待文化多样性在哲学当中的角色呢?这是由哲学变动所带来的文化分殊,还是因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哲学之变?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如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也给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您怎么看? 莫兰: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全球多元文化之中,而哲学面对挑战被要求做出相应的回应。在这届重要的哲学大会上,没有谁会被排斥,没有哪个传统或思想方式会被丢弃。当然,也没有任何一个会议可以涵盖全部。 不可否认,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使用同样的技术工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例如,英语是航空业的通用语言,因为你不能做出混乱的飞机飞行指令,这对于科技而言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哲学必须在文化的多样性与科学技术框架的统一性之间进行调解。这对今天的哲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文化之间进行适当对话的唯一途径就是真正的理性哲学讨论。因为每一种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意象、自己的世俗假设,但哲学以论据为基础进行对话的方式能够使我们超越文化间的分歧。 斯卡兰提诺: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事实。哲学必须能够解释它,必须将文化多样性纳入其概念范畴。作为哲学家,我们必须处理世界不同地区中的共同问题,我们必须能够向属于不同地区的人言说和写作。这就是我们需要把文化多样性概念融入其中的原因,这将使我们的工作与当代世界的维度相匹配。必须认识到,在复杂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只使用一种传统。在过去,西方哲学一直是哲学的核心兴趣,但它已不足以充分解释当代世界。我们需要借鉴不同传统来理解这个非常复杂的世界。 刘悦笛:本届大会中国哲学研究者参与度极高,他们既注重传统又吸纳外来,同时又在返本开新。这些有益进展使得西方哲学界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一些在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例如理性中心主义传统,已开始受到中国哲学“情理合一”的积极挑战。您认为,中国哲学在未来世界哲学格局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莫兰:中国哲学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且延续至今的哲学传统。中国有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还有儒家、墨家、道教以及佛教等。现在,有关中国哲学的教科书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些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道家学说中的“无为”,儒家思想中蕴涵的共同体理念,佛教中的“无我”。我认为,在本届大会之后,中国哲学传统将更好地成为世界哲学传统的一部分。 斯卡兰提诺:中国哲学正在发挥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移民问题、社会动荡问题等,解决这些难题时中国哲学智慧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与此同时,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西方哲学也有渐渐关注感性直觉、感受直观的趋势。西方哲学家曾经普遍认为知识是理性的,但东方哲学却告诉我们,知识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理性。这一观点正在被接受。因此,西方哲学需要借鉴中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地域的哲学传统。正如我们所知,西方哲学需要扩大其边界。中国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我们必须学习中国哲学。 刘悦笛:在中国哲学意义上,思与行乃是合一的,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哲学家,但每个人都有潜能去成为反思者。哲学家的一项重要使命在于,用思与行引导人们认识和理解哲学。 莫兰:是的,作为人类,我们总是生活在某种哲学之中——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得到。重要的是,人们通过接受教育来认识哲学,并运用这些伟大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论。我们知道,奴隶制受到哲学家的批判;哲学家反对压迫妇女;哲学家对如何更好地生活总能提出多样而深刻的想法。说到哲学家,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他们都主张认真聆听。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仔细聆听人们所说的话。试着去思考,而不仅仅是给出标准的回应。所以哲学是一门反思性的学科,我们需要花时间去考虑问题的所有方面。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审议。因此,哲学可能显得有点慢,尤其是在这个崇尚迅速决策的时代。但哲学的目光更长远,哲学家作出的决定可能持续成百上千年。 斯卡兰提诺:哲学对敞开人们的心灵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哲学不是要使人人都成为哲学家,而是要在任何职业中,使哲学起到教育心灵的作用。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而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他们要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接触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伦理、不同的语言,真正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无疑会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益处和必要的帮助。 (本报记者 张颖天 王琎 晋浩天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生田继江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