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漫谈 >

百家争鸣:公孙龙的困惑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邓析的故事。其实,名家最为广为人知的是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公孙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邯郸人,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人,他也曾经效仿墨子,多次的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讲他的和平理念。公孙龙有一句名言,“见侮而不斗,辱也。”就是说看到别人受到欺负凌辱,却不敢挺身而出伸张正义,这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孙龙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颇有一副好汉模样,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在讲到庄子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过惠施。惠施其实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不过,惠施的名家观点是“合同异说”。而这位公孙龙则是名家里面的“离坚白”一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什么是离坚白呢?打个比方吧,一块石头,你用眼睛去看,看不出它的坚硬;你用手去摸,也摸不出它的颜色。由于触觉和视觉是完全独立的系统,所以由此可以推论出,自然界中只有坚石或白石,而不存在一种既坚硬又同时是白色的石头。
    
    公孙龙的这个论断其实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而且有点诡辩的意思在里面,可就是这么一个推论,竟然难倒了当时的百家智士,这也便是公孙龙能够名噪一时的原因。
    公孙龙早年曾经在魏国游学,在魏国的中山公子魏牟是他的至交好友。魏牟曾经一度对公孙龙的才学是非常的钦佩,到后来魏牟接触到了庄子思想,顿时觉得惊为天人,于是便渐渐的疏远了公孙龙,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也不再谈论他的那些理论思想。
    在得知了魏牟“抛弃”自己的思想,而学习庄子思想之后,公孙龙很不服气,于是他找来庄子所有的书,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公孙龙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他曾对魏牟说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贤的思想,后来又学习形名之术,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被认可的说成是合时宜的,能够让那些百家智士困惑不解,也能够让那些善辩之才理屈词穷。我自以为对事物的理解已经无人可及了。可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顿时感到十分的茫然。这是为什么呢?”
    
    听完公孙龙的一番话,魏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哎。你呀,你不曾听说过那井底之蛙的故事吗?这井蛙对着东海乌龟说:‘你在外面有什么意思呢!这井里多有趣,快下来看看吧!’结果乌龟的左脚还没跨进这浅井,右腿就被绊住了。于是乌龟对这井中之蛙说道:‘东海也很有趣啊!其大千里,其深千仞。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却不会因此而增多;商汤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水位也不会因此而下降。这就是东海的快乐啊!’”
    魏牟见公孙龙陷入了沉思,接着又说道:“凭你公孙龙的才智,还没到足以知晓是非的境界,又怎么可能听得懂庄子在说什么呢?庄子的思想通天达地,你却用肤浅的眼光去探求其中的奥妙,这就好像用竹管去窥视苍天,用锥子去测量大地,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就是不太自量了吧!”
    听了这一番话,公孙龙长叹一声的离去了。
    这一番经历给公孙龙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此后,道学的思想便深深的根植在了公孙龙的心中,也为他日后完善自己的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正所谓:“白马非马辩群贤,事物本末两可间。黑白倒置诡辩术,正本清源万始端。”
    
(责任编辑:admin)